清前期世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研究--以《醒世姻缘传》《林兰香》《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为主要研究对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父亲及父亲形象概论 | 第15-25页 |
第一节 父亲地位的历史嬗变 | 第15-18页 |
一、“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时期 | 第15-16页 |
二、“乾父坤母”的父权时期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清以前父亲形象的文学书写 | 第18-25页 |
一、崇高型书写 | 第19-20页 |
二、贬抑型书写 | 第20-22页 |
三、还原型书写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清前期世情小说中父亲形象的浅层解读 | 第25-41页 |
第一节 贵族型的父亲形象 | 第25-32页 |
一、严厉型的父亲形象 | 第25-27页 |
二、缺席型的父亲形象 | 第27-29页 |
三、纵欲型的父亲形象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士绅官僚型的父亲形象 | 第32-35页 |
第三节 庶民型的父亲形象 | 第35-37页 |
一、农民型的父亲形象 | 第36-37页 |
二、商人型的父亲形象 | 第37页 |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父亲形象 | 第37-41页 |
第三章 清前期世情小说中父亲形象的深层解读 | 第41-51页 |
第一节 清前期父亲形象书写的趋丑化探源 | 第41-44页 |
一、清前期的经济、思想之发展 | 第41-42页 |
二、父权制自身之矛盾性 | 第42-44页 |
第二节 父亲形象的文本功能 | 第44-47页 |
一、父亲形象的书写与小说情节的推演 | 第44-45页 |
二、父亲形象的书写与小说主题的深化 | 第45-46页 |
三、父亲形象的书写与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父亲形象的文化内涵 | 第47-51页 |
一、父亲:父与君的同构性 | 第47-49页 |
二、父亲:子与父的同体性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