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地区中心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 第12-13页 |
·地区中心城市的内涵 | 第12页 |
·地区中心城市的特征 | 第12-13页 |
·国内外建设地区中心城市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庄河市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机理分析 | 第15-25页 |
·庄河市建设地区中心城市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 第15-20页 |
·快捷的物质流建设 | 第15-16页 |
·高效的经济流建设 | 第16-17页 |
·持续的能量流建设 | 第17页 |
·合理的信息流建设 | 第17-18页 |
·和谐的人员流建设 | 第18-19页 |
·绿色的生态流建设 | 第19-20页 |
·庄河市建设地区中心城市必须坚持的原则 | 第20-22页 |
·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 | 第20页 |
·必须坚持循环再生原则 | 第20-21页 |
·必须坚持和谐共生原则 | 第21页 |
·必须坚持持续内生原则 | 第21-22页 |
·必须坚持外向牵动原则 | 第22页 |
·庄河市建设地区中心城市能力体系建设 | 第22-25页 |
·突出生态支持力 | 第22-23页 |
·提升发展驱动力 | 第23-24页 |
·强化社会稳定力 | 第24页 |
·改进政府调控力 | 第24-25页 |
3 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的态势分析 | 第25-43页 |
·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分析 | 第25-33页 |
·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第25-30页 |
·港口及基础设施建设优势 | 第30-31页 |
·资源优势 | 第31-33页 |
·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的问题分析 | 第33-38页 |
·工业规模差距 | 第33-36页 |
·港口建设差距 | 第36-37页 |
·生态发展差距 | 第37页 |
·特色产业差距 | 第37-38页 |
·文化建设差距 | 第38页 |
·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态势分析 | 第38-42页 |
·强劲的时代发展呼声 | 第38-39页 |
·有力的政策支持 | 第39-40页 |
·优越的地域条件 | 第40页 |
·潜力巨大交通优势 | 第40-41页 |
·拥有良好的团队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的对策 | 第43-57页 |
·建设推动经济腾飞的产业集群 | 第43-47页 |
·加快建设临港工业区 | 第43页 |
·全力推进静脉产业园区 | 第43-44页 |
·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区 | 第44-45页 |
·做强做大瀛浒经济区 | 第45-46页 |
·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第46页 |
·开发保护好传统特色产业 | 第46-47页 |
·构建彰显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 第47-50页 |
·构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节约型生态体系 | 第48-49页 |
·构建体现海岛特色的渔业性生态体系 | 第49页 |
·构建凸显滩涂产业优势的水产型生态体系 | 第49-50页 |
·构建代表林业特色的山区型生态体系 | 第50页 |
·完善地区中心城市建设的优势功能 | 第50-53页 |
·提升城市聚集提升拉动周边城市发展的凝聚力 | 第50-51页 |
·创建现代城市发展的优势环境 | 第51-52页 |
·改造城市的基础设施 | 第52页 |
·形成支持旅游业优势的服务体系 | 第52-53页 |
·创造推动地区中心城市崛起的组织服务体系 | 第53-57页 |
·建设高效、亲民、负责任的人民政府 | 第53页 |
·完善以投资拉动为先导的金融体系 | 第53-54页 |
·建设安定有序、和谐共生的社会软环境 | 第54-55页 |
·以丰富多彩为目标的文化体系建设 | 第55页 |
·丰富的知识人力资源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