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农业银行H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真实性核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分析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硏究综述第14-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第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研究框架第16-18页
第2章 H分行法人客户信贷真实性核查现状第18-27页
    2.1 H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现状第18-20页
        2.1.1 H分行经营情况概况第18页
        2.1.2 H分行法人信贷业务概况第18-20页
    2.2 H分行法人客户真实性核查现状第20-25页
        2.2.1 H分行法人客户真实性核查内容现状第21-22页
        2.2.2 H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真实性核查方式现状第22-23页
        2.2.3 H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真实性核查流程现状第23-25页
    2.3 外部情况对比分析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H分行法人客户真实性核查存在问题及成因第27-35页
    3.1 H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真实性核查存在的问题第27-31页
        3.1.1 信贷真实性核查工作执行不到位第27-30页
        3.1.2 信贷真实性核查运作机制有漏洞第30-31页
        3.1.3 信贷真实性核查重收集轻分析第31页
    3.2 信贷真实性核查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第31-34页
        3.2.1 未形成合规审慎的信贷文化第31-32页
        3.2.2 未建立完善的信贷队伍第32页
        3.2.3 缺乏严格的追究机制第32-33页
        3.2.4 权利与岗位监督机制失效第33页
        3.2.5 操作风险意识淡薄第33-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H分行信贷业务真实性核查工作的改进策略第35-47页
    4.1 强化真实性核查工作执行第35-37页
        4.1.1 强化信贷政策制度执行第35页
        4.1.2 建立法人信贷业务真实性核查标准第35-37页
    4.2 优化法人客户真实性核查机制第37-39页
        4.2.1 联动营销机制第37-38页
        4.2.2 前置性操作机制第38页
        4.2.3 集中操作机制第38-39页
    4.3 规范真实性核查分析决策方法第39-40页
        4.3.1 规范真实性核查分析方法第39-40页
        4.3.2 规范真实性核查决策方法第40页
    4.4 树立合规审慎真实性核查信贷文化第40-42页
        4.4.1 合规审慎真实性核查信贷文化的内容第41页
        4.4.2 树立合规审慎真实性核查信贷文化的方式第41-42页
    4.5 全面加强真实性核查信贷队伍建设第42-43页
        4.5.1 真实性核查信贷队伍建设内容第42页
        4.5.2 真实性核查信贷队伍建设方式第42-43页
    4.6 落实真实性核查责任追究机制第43-44页
        4.6.1 真实性核查责任追究机制内容第43页
        4.6.2 构建真实性核查责任追究机制的方式第43-44页
    4.7 加强真实性核查风险监控系统建设第44-45页
        4.7.1 真实性核查风险监控系统建设内容第44页
        4.7.2 加强真实性核查风险监控检查系统建设的方式第44-45页
    4.8 强化真实性核查操作风险防控第45-46页
        4.8.1 强化真实性核查操作风险防控内容第45页
        4.8.2 强化真实性核查操作风险防控方式第45-46页
    4.9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后记第52-53页
个人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观和宏观经济变量对次级融资来源的影响在巴基斯坦
下一篇:基于Elman-GARCH和因子观点的Black-Litterman模型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