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1-27页 |
一、选题理由和价值 | 第11-17页 |
(一) 选题理由 | 第11-12页 |
(二) 基本概念 | 第12-15页 |
(三) 研究价值 | 第15-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三) 对中外学术研究现状的评论 | 第21-22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成果 | 第25-27页 |
(一)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5页 |
(二) 研究的创新成果 | 第25-27页 |
第一章 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理想社会必须重视“绝大多数人”命运的思想 | 第27-42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的思想 | 第27-34页 |
(一) 关于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极度贫困的无产阶级的思想 | 第27-29页 |
(二) 关于实现理想社会必须依靠“绝大多数人”的力量的思想 | 第29-32页 |
(三) 关于未来理想社会“一切人”都能自由发展的思想 | 第32-34页 |
二、列宁关于利用绝大多数人的力量发展无产阶级事业的思想 | 第34-42页 |
(一)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主张团结农民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思想 | 第34-36页 |
(二) 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团结中农和联合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 | 第36-38页 |
(三)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应该利用“资本家的双手”建设苏俄经济的思想 | 第38-42页 |
第二章 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理想社会必须与完成当前任务统一起来的思想 | 第42-5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理想社会与完成当前任务的思想 | 第42-47页 |
(一) 《共产党宣言》关于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与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夺取政权的思想 | 第42-44页 |
(二) 第一国际时期关于争取“十小时工作日”与“工人阶级的解放”的思想 | 第44-47页 |
二、列宁关于当前苏维埃制度建设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 | 第47-53页 |
(一) 关于“非剥夺剥夺者”的措施以及“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 第47-49页 |
(二) 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的思想 | 第49-53页 |
第三章 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理想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 第53-69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要求工人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总量 | 第53-59页 |
(一) 《共产党宣言》中充分地肯定了资产阶级对于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 第53-55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任务 | 第55-57页 |
(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国家走向理想社会必须发展生产力 | 第57-59页 |
二、列宁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等于苏维埃政权加高度发展的生产力 | 第59-69页 |
(一)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任务 | 第59-61页 |
(二) 列宁认为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建成社会主义的条件 | 第61-64页 |
(三) 列宁主张通过全俄电气化发展生产力 | 第64-66页 |
(四)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 第66-69页 |
第四章 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理想社会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 | 第69-84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对待私有制的正确政策的思想 | 第69-75页 |
(一) 《共产主义原理》中关于“不能一下子”废除私有制的思想 | 第69-71页 |
(二) 马克思关于在英国可以“和平赎买资本”的思想 | 第71-72页 |
(三) 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不能用暴力“剥夺小农”的思想 | 第72-75页 |
二、列宁关于以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的思想 | 第75-84页 |
(一)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实施“计算和监督”的思想和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思想 | 第75-77页 |
(二) 关于苏俄农业社会主义进程中“不能过快”的思想 | 第77-80页 |
(三) 新经济政策时期关于“改良主义”和“战略退却”的思想 | 第80-84页 |
第五章 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理想社会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的思想 | 第84-9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阶级本质的思想 | 第84-91页 |
(一) 恩格斯关于法律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的思想 | 第84-86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法律必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 | 第86-89页 |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必须建立法制的思想 | 第89-91页 |
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通过法律来巩固政权的思想 | 第91-98页 |
(一)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必须以法制的力量来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思想 | 第91-93页 |
(二) 列宁认为苏维埃宪法是工农群众战胜资本力量的法律保证 | 第93-95页 |
(三) 列宁关于重视经济立法和严厉执行经济法规的思想 | 第95-98页 |
第六章 经典作家关于实现理想社会需要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 | 第98-110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要成立自己的政党才能聚拢整个阶级的革命力量的思想 | 第98-102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独立的革命政党 | 第98-100页 |
(二)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提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依赖权威来巩固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第100-102页 |
二、列宁关于俄国无产阶级执政党是“铁一般”的党的思想 | 第102-110页 |
(一) 列宁认为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经受了巩固政权的战争血与火的锻炼 | 第102-104页 |
(二) 列宁认为“铁一般”的党源于“真正的铁的纪律”和“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 | 第104-106页 |
(三) 列宁主张通过“清党”和反对党内的官僚主义保持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战斗力 | 第106-110页 |
第七章 经典作家实现理想社会各观点间的逻辑联系 | 第110-120页 |
一、重视“绝大多数人”命运的思想是思想体系的根本出发点 | 第110-112页 |
(一) 实现理想社会目的在于“绝大多数人”获得解放 | 第110-111页 |
(二) 推进历史以达到理想社会的境界必须依靠“绝大多数人”的力量 | 第111-112页 |
二、将实现理想社会与完成当前任务统一起来的思想是思想体系中的战略策略基础 | 第112-114页 |
(一) 实现共产主义的战略思想是指引世界人民接力奋进的灯塔 | 第112-113页 |
(二) 努力完成当前任务的策略思想是推动事业一步步前进的力量源泉 | 第113-114页 |
三、关于达到理想社会境界必需的经济途径 | 第114-117页 |
(一) 发展生产力是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 第115-116页 |
(二) 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理想社会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 | 第116-117页 |
四、关于达到理想社会境界必需的政治保障 | 第117-120页 |
(一) 必须通过法制保障人民实现理想社会的实践进程 | 第117-118页 |
(二) 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理想社会 | 第118-120页 |
第八章 经典作家实现理想社会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120-143页 |
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与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第120-124页 |
二、最近目的、最终目标与“两个一百年”的战略步骤 | 第124-128页 |
三、“发展生产力总量”与全面深化改革 | 第128-132页 |
四、利用“文化遗产”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 第132-134页 |
五、“用法令开辟道路”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第134-138页 |
六、无产阶级需要“铁一般”的无产阶级政党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第138-143页 |
结语 | 第14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