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吸能结构简介 | 第14-18页 |
·吸能结构的重要性 | 第14页 |
·吸能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吸能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吸能装置的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吸能结构的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大变形碰撞仿真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大变形碰撞仿真概述 | 第20-21页 |
·大变形碰撞仿真的算法原理 | 第21-24页 |
·B型车体变形碰撞仿真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24-29页 |
·显式中心差分法 | 第24-27页 |
·接触-碰撞界面算法 | 第27-28页 |
·沙漏现象及控制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应用软件的简介 | 第30-39页 |
·建模软件I-DEAS简介 | 第30-31页 |
·有限元建模软件——HYPERMESH简介 | 第31-34页 |
·碰撞仿真软件——PAM-CRASH简介 | 第34-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吸能装置碰撞仿真分析 | 第39-49页 |
·蜂窝夹心圆柱型吸能元件的提出 | 第39-40页 |
·数值模拟 | 第40-42页 |
·模型参数 | 第40-41页 |
·材料属性 | 第41页 |
·结构耐撞性的表征参数 | 第41-42页 |
·Kagome蜂窝夹心圆柱结构轴向冲击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42-43页 |
·蜂窝类型对夹心圆柱结构轴向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43-48页 |
·六种蜂窝芯体轴向压缩仿真 | 第43-45页 |
·六种蜂窝夹心圆柱结构的轴向冲击仿真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某地铁车体碰撞仿真 | 第49-70页 |
·结构介绍 | 第49-50页 |
·碰撞仿真建模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50-54页 |
·材料模型的选择 | 第51页 |
·接触方式的选择 | 第51-52页 |
·模型的简化 | 第52-53页 |
·控制参数 | 第53-54页 |
·无吸能装置的某地铁车体碰撞仿真分析 | 第54-61页 |
·无吸能结构的地铁车体以30km/h的速度碰撞仿真结果 | 第54-57页 |
·车体碰撞曲线及分析 | 第57-61页 |
·结果分析 | 第61页 |
·加Kagome蜂窝夹芯结构的地铁车体碰撞仿真分析 | 第61-68页 |
·加Kagome夹芯结构的地铁车体以30km/h的速度碰撞仿真结果 | 第62-64页 |
·车体碰撞曲线及分析 | 第64-67页 |
·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加与不加吸能结构车体碰撞结果分析比较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六节编组列车碰撞仿真 | 第70-85页 |
·车体模型 | 第70-73页 |
·头车车体模型 | 第70-71页 |
·拖车车体模型 | 第71页 |
·六节编组列车及对碰车体模型 | 第71-72页 |
·计算工况 | 第72-73页 |
·两列AW2列车以25km/h相对速度相撞的模拟试验 | 第73-83页 |
·整车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78页 |
·头车车体头部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