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香豆素类光电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在OLED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3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第14-19页
        1.3.1 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材料第14-17页
        1.3.2 发光材料第17-19页
    1.4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结构及制备工艺第19-23页
        1.4.1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结构第19-23页
        1.4.2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制备工艺第23页
    1.5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作原理第23-24页
        1.5.1 有机材料的吸收和发光原理第23-24页
        1.5.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原理第24页
    1.6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性能表征第24-25页
        1.6.1 亮度和发射光谱第25页
        1.6.2 电流密度、亮度、电压第25页
        1.6.3 外量子效率(EQE)第25页
        1.6.4 OLED的寿命第25页
    1.7 香豆素类荧光发光材料概述第25-31页
        1.7.1 香豆素类荧光材料的合成与分类第26-28页
        1.7.2 香豆素类荧光材料性质及应用第28-31页
    1.8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分析第31-34页
        1.8.1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2页
        1.8.2 本文创新点分析第32-34页
2 蒽和芘基香豆素衍生物作为OLED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第34-58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9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34-36页
        2.2.2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NCP、NCPC和NCAC的合成第36页
        2.2.3 实验过程第36-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2.3.1 合成与表征第39-45页
        2.3.2 化合物NCP的单晶结构分析第45-47页
        2.3.3 光物理性质第47-49页
        2.3.4 PL瞬态衰减特性第49-50页
        2.3.5 电化学性质第50-51页
        2.3.6 热稳定性第51-52页
    2.4 OLED器件与表征第52-57页
    2.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3 联苯香豆素类光电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在OLED中的应用第58-81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2页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8页
        3.2.2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b1、b2和b3的合成第58-61页
        3.2.3 单晶结构衍射第61页
        3.2.4 OLED器件的制备和表征第61-6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2-72页
        3.3.1 合成与表征第62-66页
        3.3.2 b1单晶结构分析第66-68页
        3.3.3 光物理性质第68-70页
        3.3.4 PL瞬态衰减特性第70页
        3.3.5 电化学性质第70-72页
        3.3.6 热稳定性第72页
    3.4 OLEDs器件与表征第72-79页
        3.4.1 b1材料器件性能分析第73-76页
        3.4.2 b2材料器件性能分析第76-79页
    3.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4 噻吩香豆素类光电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表征第81-93页
    4.1 引言第81页
    4.2 实验部分第81-83页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81页
        4.2.2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DZSFB、SBS、DZSBS的合成第81-8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3-92页
        4.3.1 合成与表征第83-87页
        4.3.2 光物理性质第87-89页
        4.3.3 量子化计算第89页
        4.3.4 PL瞬态衰减特性第89-90页
        4.3.5 电化学性质第90-91页
        4.3.6 热稳定性第91-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5 总结与展望第93-96页
    5.1 总结第93-95页
    5.2 展望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ayTi0.1Ga0.1FexCo4-xSb12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热电性能
下一篇:Y2O3-Nb复合材料的抗热震和耐熔融铈侵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