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货联盟经济不对称性及财政稳健性分析--基于可行货币区的角度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简述 | 第11-12页 | 
| 1.3.1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 1.3.2 核心观点 | 第12页 |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 2 理论分析框架简述 | 第15-35页 | 
|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 | 第15-21页 | 
| 2.1.1 蒙代尔:要素流动性 | 第15-16页 | 
| 2.1.2 麦金农:经济开放性 | 第16-17页 | 
| 2.1.3 凯南:产品多样性 | 第17页 | 
| 2.1.4 马尼菲科:国家通胀倾向 | 第17-18页 | 
| 2.1.5 沃贝尔:合意货币区与实际汇率变化 | 第18-19页 | 
| 2.1.6 最优货币区的重要属性 | 第19-21页 | 
| 2.2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拓展——可行货币区概念 | 第21-23页 | 
| 2.3 经济不对称性 | 第23-30页 | 
| 2.3.1 经济的冲击一响应过程 | 第23-25页 | 
| 2.3.2 冲击不对称性 | 第25-27页 | 
| 2.3.3 响应不对称性 | 第27-30页 | 
| 2.4 财政治理稳健性 | 第30-35页 | 
| 2.4.1 财政约束 | 第32-33页 | 
| 2.4.2 财政能力 | 第33-35页 | 
| 3 欧洲经货联盟的经济不对称性 | 第35-49页 | 
| 3.1 模型选择 | 第35-38页 | 
| 3.2 数据 | 第38-40页 | 
| 3.3 评估结果 | 第40-49页 | 
| 3.3.1 冲击不对称性 | 第40-44页 | 
| 3.3.2 响应不对称性 | 第44-49页 | 
| 4 欧洲经货联盟的财政治理稳健性 | 第49-63页 | 
| 4.1 经货联盟的财政约束 | 第49-54页 | 
| 4.1.1 《马约》中的财政约束 | 第50-51页 | 
| 4.1.2 《稳约》中的财政约束 | 第51-54页 | 
| 4.2 财政纪律的执行情况 | 第54-55页 | 
| 4.3 财政约束的实证评估 | 第55-59页 | 
| 4.4 欧盟的财政能力 | 第59-63页 | 
| 5 结论 | 第63-67页 | 
| 5.1 经济不对称性与财政稳健性的比较 | 第63-64页 | 
| 5.2 欧洲经货联盟的走向 | 第64-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