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3.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3.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2.1.1 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研究 | 第13页 |
2.1.2 陈云经济思想形成阶段研究 | 第13-14页 |
2.1.3 陈云经济思想的内容研究 | 第14-17页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3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分析 | 第19-29页 |
3.1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背景 | 第19-21页 |
3.1.1 理论背景 | 第19-20页 |
3.1.2 时代背景 | 第20-21页 |
3.2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形成过程分析 | 第21-29页 |
3.2.1 理论探索阶段 | 第21-23页 |
3.2.2 理论形成阶段 | 第23-29页 |
4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48页 |
4.1 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和谐思想 | 第29-36页 |
4.1.1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和谐 | 第29-31页 |
4.1.2 建设规模与国力相和谐 | 第31-33页 |
4.1.3“综合平衡”的和谐 | 第33-36页 |
4.2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 第36-40页 |
4.2.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和谐 | 第37-39页 |
4.2.2 计划生产和自由生产的和谐 | 第39-40页 |
4.2.3 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的和谐 | 第40页 |
4.3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和谐 | 第40-45页 |
4.3.1 计划和市场的和谐发展历程 | 第41-43页 |
4.3.2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第43-44页 |
4.3.3 “鸟笼经济”思想 | 第44-45页 |
4.4 投资与消费的和谐 | 第45-48页 |
4.4.1“一要吃饭”与“二要建设”的和谐 | 第46页 |
4.4.2“民生与跑马”的和谐思想 | 第46-48页 |
5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评析 | 第48-58页 |
5.1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特点评析 | 第48-52页 |
5.1.1 实事求是 | 第48-49页 |
5.1.2 统筹兼顾 | 第49-51页 |
5.1.3 以民为本 | 第51-52页 |
5.2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价值评析 | 第52-58页 |
5.2.1 陈云实事求是思想是我国经济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 第52-54页 |
5.2.2 陈云市场经济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深化改革 | 第54-55页 |
5.2.3 陈云经济和谐发展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参与课题 | 第61页 |
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