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属吸附苯乙烯分子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3-22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分子电子学概述第14-20页
        1.2.1 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2 分子电子学的产生与发展第16-19页
        1.2.3 分子电子学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第19-20页
    1.3 分子电子学研究面临的困难第20页
    1.4 本文的意义以及主要工作第20-22页
2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22-38页
    2.1 波恩-奥本海默(Born-Oppenheimer)近似第23-24页
    2.2 Hartree-Fock自洽场近似第24-25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25-30页
        2.3.1 Hohenberg-Kohn定理第25-27页
        2.3.2 Kohn-Sham方程第27-28页
        2.3.3 局域密度近似第28-29页
        2.3.4 广义梯度近似第29-30页
        2.3.5 杂化密度泛函第30页
    2.4 格林函数第30-33页
        2.4.1 平衡格林函数第31页
        2.4.2 非平衡格林函数第31-33页
    2.5 电子输运第33-38页
        2.5.1 Landauer公式第33-34页
        2.5.2 两端单通道电导公式第34-35页
        2.5.3 电流计算方法第35-38页
3 单个金属原子吸附对苯乙烯分子电子输运性能的影响第38-57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上常见的掺杂金属原子吸附对PPV分子电子输运的影响第39-44页
        3.2.1 模型以及计算方法第39-40页
        3.2.2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40-44页
        3.2.3 总结第44页
    3.3 部分同主族的金属原子吸附对PPV分子电子输运的影响第44-50页
        3.3.1 模型以及计算方法第45-46页
        3.3.2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46-50页
        3.3.3 总结第50页
    3.4 部分同周期过渡金属原子吸附对PPV分子电子输运的影响第50-57页
        3.4.1 模型以及计算方法第50-51页
        3.4.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1-56页
        3.4.3 总结第56-57页
4 多个Li原子或Li团簇吸附及Li/PPV分子的长度对PPV分子电子输运的影响第57-63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模型以及计算方法第57-58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8-62页
    4.4 总结第62-63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5.1 主要内容总结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催化2-苄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氧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绘点公式在线性矩参数估计中对稀遇频率估计值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