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沣寨古村落景观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调查 | 第11-12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1.5.2 调查法 | 第14页 |
1.5.3 图解分析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临沣寨古村落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6-28页 |
2.1 临沣寨古村落的自然地理条件 | 第16-18页 |
2.2 临沣寨古村落的历史背景 | 第18-22页 |
2.2.1 农业聚落的形成 | 第18-20页 |
2.2.2 朱姓家族的迁入 | 第20页 |
2.2.3 传统的堡寨式村落 | 第20-22页 |
2.3 文化特征 | 第22-24页 |
2.3.1 从儒商到仕途 | 第22-23页 |
2.3.2 “三才”思想 | 第23-24页 |
2.4 民俗文化概况 | 第24-26页 |
2.4.1 庙会 | 第25页 |
2.4.2 手工艺 | 第25-26页 |
2.4.3 祠堂 | 第26页 |
2.4.4 关帝庙 | 第26页 |
2.4.5 地方戏剧 | 第26页 |
2.5 临沣寨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古村落外部景观格局 | 第28-34页 |
3.1 古村落外部环境 | 第29-31页 |
3.2 古村落农业生产性景观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古村落内部景观结构与形态 | 第34-70页 |
4.1 边界与入口 | 第35-41页 |
4.1.1 寨墙与寨河的尺度与空间 | 第35-38页 |
4.1.2 门与墙的文化寄托 | 第38-41页 |
4.2 古村落街巷空间组织 | 第41-53页 |
4.2.1 街巷尺度与布局 | 第42-45页 |
4.2.2 街巷空间层次 | 第45-49页 |
4.2.3 街巷节点 | 第49-51页 |
4.2.4 民居入户的前导空间 | 第51-53页 |
4.3 民居院落空间 | 第53-64页 |
4.3.1 普通合院院落空间 | 第55-60页 |
4.3.2 院落组合 | 第60-64页 |
4.4 绿地分析 | 第64-70页 |
4.4.1 村落内的点状绿地 | 第65-66页 |
4.4.2 沿河线状绿地 | 第66-67页 |
4.4.3 村落外围的面状绿地 | 第67-7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0-78页 |
5.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5.2 对于临沣寨古村落景观“有机更新”的思考 | 第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插图目录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