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认知加工的ERP及脑功能偏侧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脑功能偏侧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知识背景 | 第14-22页 |
2.1 ERP神经电生理学理论 | 第14-17页 |
2.1.1 ERP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ERP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2.1.3 ERP数据处理 | 第15-16页 |
2.1.4 ERP成分 | 第16-17页 |
2.1.5 脑电地形图 | 第17页 |
2.2 半视野速示术 | 第17-18页 |
2.3 与情绪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 | 第18-19页 |
2.4 情绪加工脑功能偏侧化理论模型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情绪词加工的ERP及脑功能偏侧化研究 | 第22-47页 |
3.1 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3.1.1 被试情况 | 第22页 |
3.1.2 刺激材料 | 第22-23页 |
3.1.3 实验系统 | 第23页 |
3.1.4 实验程序 | 第23页 |
3.1.5 数据采集 | 第23-24页 |
3.1.6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5-43页 |
3.2.1 行为数据 | 第25-27页 |
3.2.2 ERP数据 | 第27-43页 |
3.3 讨论 | 第43-46页 |
3.3.1 P200成分 | 第44页 |
3.3.2 N400成分 | 第44-45页 |
3.3.3 LPC成分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情绪面孔加工的ERP及脑功能偏侧化研究 | 第47-74页 |
4.1 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4.1.1 被试情况 | 第47页 |
4.1.2 刺激材料 | 第47页 |
4.1.3 实验系统 | 第47-48页 |
4.1.4 实验程序 | 第48页 |
4.1.5 数据采集 | 第48-49页 |
4.1.6 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1-71页 |
4.2.1 行为数据 | 第51-52页 |
4.2.2 ERP数据 | 第52-71页 |
4.3 讨论 | 第71-73页 |
4.3.1 N170成分 | 第71页 |
4.3.2 LPC成分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