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1 镉污染 | 第12页 |
1.1.2 镉污染应急处置技术 | 第12-15页 |
1.1.3 镉污染应急处置风险 | 第15-16页 |
1.2 沉积物重金属释放 | 第16-19页 |
1.2.1 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 第16-18页 |
1.2.2 重金属释放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3 可变电荷土壤 | 第19-23页 |
1.3.1 可变电荷土壤的基本性质 | 第20-22页 |
1.3.2 可变电荷土壤吸附特性 | 第22-23页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4页 |
2.1 材料及来源 | 第25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可变电荷土壤介入应急混凝实验 | 第27页 |
2.3.2 河流沉积物与可变电荷土壤静态模拟释放 | 第27-28页 |
2.3.3 连续振荡实验 | 第28页 |
2.3.4 可变电荷土壤对Cd释放的影响因素实验 | 第28-29页 |
2.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4页 |
2.4.1 zeta电位 | 第29页 |
2.4.2 pH | 第29页 |
2.4.3 溶解氧(DO) | 第29-30页 |
2.4.4 氧化还原电位(Eh) | 第30页 |
2.4.5 有机碳 | 第30页 |
2.4.6 铁 | 第30页 |
2.4.7 Cd | 第30-31页 |
2.4.8 Cd形态分析 | 第31页 |
2.4.9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可变电荷土壤对含镉沉积物Cd释放的研究 | 第34-60页 |
3.1 沉积物与可变电荷土壤的理化性质表征 | 第34-39页 |
3.1.1 基本性质分析 | 第34-35页 |
3.1.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35页 |
3.1.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5-36页 |
3.1.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6-38页 |
3.1.5 Zeta电位分析 | 第38-39页 |
3.2 可变电荷土壤对水体Cd污染的应急处理研究 | 第39-43页 |
3.2.1 可电荷土壤投加量对Cd去除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碱投加量对Cd去除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3 应急混凝絮体稳定性研究 | 第42-43页 |
3.3 沉积物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d释放的研究 | 第43-50页 |
3.3.1 连续振荡实验测重金属Cd的释放 | 第43-44页 |
3.3.2 静态实验测重金属Cd的释放 | 第44-48页 |
3.3.3 后投加可变电荷土壤对Cd静态释放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Cd静态释放过程中水质变化的研究 | 第50-56页 |
3.4.1 pH变化 | 第50-52页 |
3.4.2 DO | 第52-53页 |
3.4.3 上覆水中总Fe | 第53-54页 |
3.4.4 Eh | 第54-56页 |
3.5 静态释放前后Cd形态的变化 | 第56-58页 |
3.5.1 可变电荷土壤介入应急处理对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2 可变电荷土壤对静态释放过程中Cd形态的影响 | 第57-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含可变电荷土壤沉积物组分Cd释放的影响研究 | 第60-73页 |
4.1 溶解氧(DO) | 第60-63页 |
4.1.1 溶解氧对Cd释放的影响 | 第60-62页 |
4.1.2 AVS的变化 | 第62-63页 |
4.2 水质影响 | 第63-69页 |
4.2.1 pH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2 腐殖酸的影响 | 第64-67页 |
4.2.3 盐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 扰动、静置工况对Cd释放的影响 | 第69-71页 |
4.3.1 投加过60目筛可变电荷土壤的沉积物组分 | 第69-70页 |
4.3.2 投加可变电荷土壤泥浆水的沉积物组分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一、结论 | 第73-74页 |
二、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