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用自动闭锁在线检测功能液压制动器的研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2-14页 |
2 采煤机和采煤机制动器概况 | 第14-22页 |
2.1 采煤机概况 | 第14-16页 |
2.2 制动器制动力矩确定 | 第16-20页 |
2.2.1 牵引轴端力矩计算 | 第16-17页 |
2.2.2 轴端惯量计算 | 第17-19页 |
2.2.3 制动力矩计算 | 第19-20页 |
2.3 采煤机制动器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自动闭锁在线检测功能制动器的总体方案确定 | 第22-31页 |
3.1 设计要求及总体方案确定 | 第22-24页 |
3.1.1 设计要求 | 第22-23页 |
3.1.2 总体方案确定 | 第23-24页 |
3.1.3 技术参数确定 | 第24页 |
3.2 制动系统结构设计 | 第24-28页 |
3.2.1 摩擦副的选型设计 | 第24-25页 |
3.2.2 液压缸、活塞组件设计 | 第25-26页 |
3.2.3 制动弹簧设计 | 第26-28页 |
3.3 自动闭锁结构设计 | 第28-30页 |
3.3.1 液压缸的进油口、卸油口设计 | 第28-29页 |
3.3.2 滑阀结构设计 | 第29页 |
3.3.3 自动闭锁结构确定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自动闭锁结构对制动器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1-40页 |
4.1 自动闭锁结构产生的影响 | 第31页 |
4.2 闭锁阀未卸荷时状态分析 | 第31-35页 |
4.2.1 间隙泄漏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4.2.2 间隙泄漏计算 | 第34页 |
4.2.3 泄漏量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4.3 闭锁阀卸荷时状态分析 | 第35-38页 |
4.3.1 卸荷状态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4.3.2 卸荷系统受力分析 | 第36-37页 |
4.3.3 系统残余压力计算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5 制动器摩擦副盘内温度变化分析 | 第40-54页 |
5.1 制动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5.1.1 制动摩擦原理 | 第40-41页 |
5.1.2 制动器温度场理论 | 第41-42页 |
5.2 制动器热传递理论 | 第42-43页 |
5.2.1 温度传导方式 | 第42页 |
5.2.2 制动器内部热能交换现象 | 第42页 |
5.2.3 摩擦副内部辐射热传递现象 | 第42-43页 |
5.3 对流散热、热流分配系数确定 | 第43-45页 |
5.3.1 对流散热系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5.3.2 热流分配系数的确定 | 第45页 |
5.4 摩擦副温度场分析 | 第45-53页 |
5.4.1 模型建立 | 第45-47页 |
5.4.2 模型网格划分 | 第47-48页 |
5.4.3 热边界条件设定 | 第48-49页 |
5.4.4 温度场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6 防爆式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 第54-68页 |
6.1 在线检测和防爆的必要性 | 第54页 |
6.2 在线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54-61页 |
6.2.1 系统整体架构规划 | 第54-55页 |
6.2.2 防爆电路设计原则 | 第55-56页 |
6.2.3 检测系统硬件选型 | 第56-58页 |
6.2.4 系统电路设计 | 第58-61页 |
6.3 检测装置外壳防爆设计 | 第61-63页 |
6.3.1 壳体防爆设计 | 第61-62页 |
6.3.2 紧固、连接端间隙设计 | 第62-63页 |
6.4 在线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63-66页 |
6.4.1 在线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第63页 |
6.4.2 温度信号模块设计 | 第63-64页 |
6.4.3 系统程序编写 | 第64-65页 |
6.4.4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65-66页 |
6.5 在线检测系统测试 | 第66-6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结论 | 第68-69页 |
7.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