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深部岩石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温度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SHPB试验原理与方法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SHPB试验基本原理 | 第22-26页 |
2.3 试验装置的组成 | 第26-31页 |
2.4 试验注意事项 | 第31-34页 |
2.4.1 试验前的检查 | 第31页 |
2.4.2 试验时的检查 | 第31-32页 |
2.4.3 应变片的选取与粘贴 | 第32-34页 |
3 高温后石灰岩密度和超声波纵波波速变化分析 | 第34-50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岩石试件的加工 | 第34-36页 |
3.3 石灰岩的加热和超声纵波波速的测定 | 第36-39页 |
3.4 高温后石灰岩密度变化分析 | 第39-43页 |
3.5 高温后石灰岩超声纵波波速变化分析 | 第43-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50-64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试验方案与结果 | 第50-53页 |
4.3 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力学特性的温度效应 | 第53-58页 |
4.3.1 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 | 第53-54页 |
4.3.2 峰值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4.3.3 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 | 第55-57页 |
4.3.4 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4.4 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应变率效应 | 第58-61页 |
4.4.1 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4.4.2 峰值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4.4.3 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 | 第60-61页 |
4.4.4 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 | 第61页 |
4.5 不同高温后石灰岩在不同应变率下的破坏特征 | 第6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轴压对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 第64-72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试验方案与结果 | 第64-65页 |
5.3 轴压对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5-70页 |
5.3.1 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 | 第65-66页 |
5.3.2 峰值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66-67页 |
5.3.3 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 | 第67-68页 |
5.3.4 应变率的变化规律 | 第68-69页 |
5.3.5 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 | 第69-70页 |
5.4 轴压对高温后石灰岩冲击破坏特征的影响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岩性对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 第72-80页 |
6.1 引言 | 第72页 |
6.2 试验方案与结果 | 第72-73页 |
6.3 岩性对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73-78页 |
6.3.1 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 | 第73-74页 |
6.3.2 峰值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74-75页 |
6.3.3 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 | 第75-76页 |
6.3.4 应变率的变化规律 | 第76-77页 |
6.3.5 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 | 第77-78页 |
6.4 岩性对高温后石灰岩冲击破坏特征的影响 | 第78-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研究 | 第80-88页 |
7.1 引言 | 第80页 |
7.2 SHPB动态劈裂拉伸试验基本原理 | 第80-81页 |
7.3 试验方案与结果 | 第81-82页 |
7.4 高温后石灰岩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的温度效应 | 第82-85页 |
7.4.1 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 | 第82-83页 |
7.4.2 峰值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83-84页 |
7.4.3 应变率的变化规律 | 第84-85页 |
7.5 不同高温后石灰岩在动态劈裂拉伸下的破坏特征 | 第85-86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8.1 结论 | 第88-89页 |
8.2 创新点 | 第89页 |
8.3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