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机载光电平台可见光摄像机自动调焦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航空成像设备离焦原因分析第13-16页
     ·大气压力对离焦的影响第13-14页
     ·温度对离焦的影响第14-15页
     ·物距变化对离焦的影响第15-16页
     ·光学成像系统允许的最大离焦量第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自准直检焦方法第17-18页
     ·基于CCD 的自准直检焦方法第18页
     ·基于传感器的自动调焦方法第18-19页
     ·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调焦方法第19-20页
     ·方法比较第20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第20-22页
第2章 离焦深度法研究第22-36页
   ·光学成像系统模型第22-25页
     ·变焦距光学系统结构第22-23页
     ·光学成像系统简化模型第23-25页
   ·成像系统离焦模型第25-28页
   ·离焦深度法原理第28-29页
   ·离焦深度法实现第29-36页
     ·离焦特征参数的提取第29-30页
     ·基于离焦量计算的离焦深度法实现第30-34页
     ·基于图像恢复的离焦深度法实现第34-36页
第3章 对焦深度法研究第36-57页
   ·引言第36-38页
   ·基于图像功率谱的对焦评价函数第38-45页
     ·图像一维功率谱第38-40页
     ·功率谱的不变性第40-41页
     ·离焦引起的功率谱变化第41-43页
     ·基于功率谱的对焦评价函数第43-45页
   ·基于图像空间点运算的对焦评价函数第45-52页
     ·基于图像边缘梯度的对焦评价函数第45-49页
     ·基于统计的对焦评价函数第49页
     ·对焦评价函数效果比较第49-52页
   ·自动调焦搜索算法第52-57页
第4章 基于 PC 机的自动调焦工程实现第57-73页
   ·基于PC 机的自动调焦系统设计第57-62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57-58页
     ·镜头电机控制板设计第58-61页
     ·自动调焦上位机软件设计第61-62页
   ·对焦评价函数的选取第62-66页
   ·自动调焦搜索算法的设计第66-70页
     ·自动调焦粗搜索算法第67-68页
     ·自动调焦精搜索算法第68-70页
   ·试验结果第70-73页
第5章 基于 DSP 的自动调焦工程实现第73-89页
   ·基于DM642 的自动调焦系统硬件设计第73-79页
     ·DM642 简介第73-74页
     ·硬件总体设计第74-76页
     ·视频的采集与显示第76-79页
   ·自动调焦算法的移植第79-89页
     ·DSP/BIOS 简介第80-81页
     ·视频采集回放驱动程序第81-84页
     ·自动调焦算法的移植第84-8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3页
   ·主要工作内容第89-90页
   ·创新点第90-91页
   ·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96-97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见光空间相机图像数据压缩实现
下一篇:实时航空数字图像色彩还原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