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磁重联 | 第9-11页 |
1.1.1 磁重联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1.1.2 磁重联的基本过程 | 第9页 |
1.1.3 磁重联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4 磁重联的模型 | 第10-11页 |
1.1.5 磁重联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11页 |
1.2 磁流体力学描述 | 第11-14页 |
1.2.1 单流体模型 | 第11-12页 |
1.2.2 双流体模型 | 第12-14页 |
1.2.2.1 五矩双流体模型 | 第13页 |
1.2.2.2 十矩双流体模型 | 第13-14页 |
1.3 光速、离子与电子的质量比对于磁重联过程的影响 | 第14页 |
1.4 全文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2 GEM及双流体方程 | 第15-23页 |
2.1 GEM介绍 | 第15-17页 |
2.2 矩方程 | 第17-18页 |
2.3 五矩双流体方程组 | 第18-20页 |
2.4 十矩双流体方程组 | 第20-22页 |
2.4.1 热通量闭合条件 | 第20-22页 |
2.4.2 十矩双流体模型与五矩双流体模型的区别 | 第22页 |
2.5 压强张量的物理意义 | 第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计算方法简介及GEM测试 | 第23-32页 |
3.1 计算方法简介 | 第23-27页 |
3.1.1 控制电磁场散度误差的现有算法简介 | 第23页 |
3.1.2 数值误差来源分析 | 第23-25页 |
3.1.3 计算区域内部点处理 | 第25-26页 |
3.1.4 计算区域边界点处理 | 第26-27页 |
3.2 GEM测试 | 第27-31页 |
3.2.1 时空离散 | 第27-28页 |
3.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五矩双流体模型中的磁重联 | 第32-40页 |
4.1 五矩双流体模型中电阻项对于数值耗散及重联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 五矩双流体模型中光速取值对于磁重联的影响 | 第34-37页 |
4.3 五矩双流体模型中离子与电子的质量比对于磁重联的影响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十矩双流体模型中的磁重联 | 第40-47页 |
5.1 十矩双流体方程组模拟中的数值耗散 | 第40页 |
5.2 十矩双流体方程组模拟中的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 | 第40-42页 |
5.3 十矩双流体模型所得结果与五矩双流体模型、PIC的比较 | 第42-44页 |
5.4 十矩双流体模型中光速取值对于磁重联的影响 | 第44-45页 |
5.5 十矩双流体模型中离子与电子的质量比对于磁重联的影响 | 第45-4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科研成果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