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1-15页 |
(一) 王庶与陕西抗金斗争 | 第11-12页 |
(二) 王庶知兴元府时的政治活动 | 第12-13页 |
(三) 王庶与曲端之死 | 第13-14页 |
(四) 王庶与收兵权、绍兴第一次和议 | 第14-15页 |
三、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一) 创新点 | 第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王庶的家世、早期仕途与时代背景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王庶的家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时代背景与王庶的早期仕途 | 第18-21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二、王庶的早期仕途 | 第19-21页 |
第三节 金灭北宋与试探性进攻陕西 | 第21-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王庶与陕西抗金斗争 | 第25-46页 |
第一节 金军策划入侵陕西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临危受命,领导抗金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应对西夏威胁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发展抗金力量,抗击金军 | 第29-33页 |
第五节 宋金延安府之战及其影响 | 第33-37页 |
一、延安的失陷 | 第33-35页 |
二、延安府失陷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三、延安失陷的影响 | 第37页 |
第六节 “王庶被拘”事件及王庶所领导抗金斗争的失败 | 第37-46页 |
一、“王庶被拘”事件 | 第37-39页 |
二、王庶陕西抗金活动失败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仕途再起,历守要地 | 第46-62页 |
第一节 投奔张浚,治兵兴元 | 第46-52页 |
第二节 王庶与曲端之死 | 第52-54页 |
第三节 王庶的形势论与治理荆南府 | 第54-58页 |
第四节 从《定倾论》看王庶的政治主张 | 第58-60页 |
一、严行法令,慎赏罚 | 第58-59页 |
二、自治论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任职中央的政治活动 | 第62-72页 |
第一节 任职兵部,主持收兵权 | 第62-66页 |
一、淮西兵变与赵鼎上台 | 第62-63页 |
二、王庶加入赵鼎集团 | 第63-66页 |
第二节 反对和议,退出政坛 | 第66-71页 |
一、王庶反对和议言论分析 | 第66-69页 |
二、王庶与赵鼎的矛盾 | 第69-70页 |
三、王庶去世时间考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附录一 王庶的作品 | 第74-77页 |
附录二 王庶年谱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