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糖料作物论文--甘蔗论文

固氮细菌DX120E在不同甘蔗品种的定殖及nifH表达特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写表第9-14页
1 前言第14-26页
    1.1 生物固氮第14页
    1.2 联合固氮菌的研究第14-16页
    1.3 联合固氮菌的生物学功能第16-19页
        1.3.1 固氮作用第16-17页
        1.3.2 促生作用第17-18页
        1.3.3 溶磷作用第18页
        1.3.4 微生态调节作用第18-19页
        1.3.5 生物防治作用第19页
        1.3.6 抗逆性作用第19页
    1.4 联合固氮菌在甘蔗内的侵染与定殖第19-21页
    1.5 联合固氮作用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1.6 gfp标记在联合固氮中的应用第22-23页
    1.7 nifH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3页
    1.8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3-25页
    1.9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gfp标记固氮菌株DX120E第26-31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6页
        2.1.1 供试菌株和质粒第26页
        2.1.2 试剂及抗生素第26页
        2.1.3 培养基第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28页
        2.2.1 DX120E菌株中导入pPROBE-pTetr-TT质粒第26-27页
        2.2.2 DX120E-gfp的荧光检测第27页
        2.2.3 gfp基因的PCR检测第27页
        2.2.4 质粒的稳定性评价第27-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2.3.1 DX120E的观察和荧光检测第28页
        2.3.2 菌株gfp的PCR检测第28-29页
        2.3.3 质粒稳定性的检测第29页
    2.4 讨论第29-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3 nifH基因的PCR扩增及不同时期nifH基因表达量分析第31-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3.1.1 植物材料第31页
        3.1.2 供试菌株第31页
        3.1.3 主要试验试剂第31页
        3.1.4 主要仪器设备第31-32页
        3.1.5 桶栽试验土壤第32页
        3.1.6 试验用桶第32页
    3.2 试验方法第32-35页
        3.2.1 制备接菌液第32页
        3.2.2 甘蔗种植及接菌处理第32-33页
        3.2.3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第33页
        3.2.4 DNA和RNA的提取第33页
        3.2.5 PCR扩增nifH基因第33-34页
        3.2.6 荧光显微镜观察DX120E在甘蔗中的定殖第34页
        3.2.7 nifH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第34-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3.3.1 甘蔗根和叶片DNA的提取第35页
        3.3.2 DX120E在不同甘蔗根和叶片中的nifH检测第35-37页
        3.3.3 DX120E在甘蔗中定殖的显微镜观察第37-38页
        3.3.4 甘蔗茎和叶片RNA的提取质量第38页
        3.3.5 接菌处理对不同时期不同甘蔗品种nifH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38-39页
    3.4 讨论第39-42页
4 固氮菌接种对甘蔗农艺性状和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第42-50页
    4.1 试验材料及处理第42页
    4.2 试验方法第42-43页
        4.2.1 甘蔗株高的测定第42页
        4.2.2 甘蔗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2页
        4.2.3 不同品种甘蔗鲜重的测定第42页
        4.2.4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第42-43页
        4.2.5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第43页
        4.2.6 硝态氮含量的测定第43页
        4.2.7 数据分析第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4.3.1 接菌对不同甘蔗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4.3.2 接菌对不同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4页
        4.3.3 接菌对不同甘蔗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第44-45页
        4.3.4 接菌对不同甘蔗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第45页
        4.3.5 接菌处理对不同甘蔗品种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4.3.6 接菌处理对三个甘蔗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4.3.7 接菌处理对不同甘蔗品种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4.4 讨论第48-49页
    4.5 小结第49-50页
5 不同季节接菌对不同甘蔗品种nifH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0-60页
    5.1 试验材料第50-51页
        5.1.1 植物材料第50页
        5.1.2 供试菌株第50页
        5.1.3 接菌处理第50页
        5.1.4 主要试验试剂第50页
        5.1.5 主要仪器设备第50页
        5.1.6 试剂配制方法第50-51页
    5.2 试验方法第51-53页
        5.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第51页
        5.2.2 DNA和RNA的提取第51页
        5.2.3 nifH基因的PCR扩增第51页
        5.2.4 DX120E在甘蔗中的定殖观察第51页
        5.2.5 蛋白质的提取第51-52页
        5.2.6 nifH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第52页
        5.2.7 数据分析第52-5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5.3.1 PCR扩增nifH基因第53页
        5.3.2 不同种植时期不同甘蔗品种nifH基因的表达量第53-55页
        5.3.3 叶片nifH蛋白的SDS-PAGE电泳第55页
        5.3.4 叶片内生固氮菌nifH蛋白的检测第55-57页
        5.3.5 甘蔗成熟期nifH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第57页
    5.4 讨论第57-60页
6 结论第60-62页
    6.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61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南早籼型水稻保持系的筛选与分子标记分析
下一篇:白背飞虱卵黄原蛋白和TOR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