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5-18页 |
2.1.1 地下综合管廊 | 第15页 |
2.1.2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 | 第15-17页 |
2.1.3 适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PPP模式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1 公共品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0-22页 |
3 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的应用机理和问题分析 | 第22-33页 |
3.1 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的应用机理 | 第22-28页 |
3.1.1 项目概况 | 第22页 |
3.1.2 项目运作模式 | 第22-23页 |
3.1.3 投融资结构 | 第23-24页 |
3.1.4 收费定价机制 | 第24-25页 |
3.1.5 产出绩效机制 | 第25-27页 |
3.1.6 风险分配机制 | 第27-28页 |
3.2 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的问题分析 | 第28-33页 |
3.2.1 法规体系方面 | 第28-30页 |
3.2.2 风险机制方面 | 第30-31页 |
3.2.3 项目设计方面 | 第31-33页 |
4 PPP模式国内外先进经验 | 第33-38页 |
4.1 国外先进经验 | 第33-35页 |
4.1.1 英国 | 第33-34页 |
4.1.2 澳大利亚 | 第34-35页 |
4.2 国内先进经验 | 第35-38页 |
4.2.1 珠海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 第35-36页 |
4.2.2 广州大学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 第36-38页 |
5 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5.1 政府政策层面 | 第38-40页 |
5.1.1 加快顶层立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38页 |
5.1.2 注重多措并举,构建政府支持的政策体系 | 第38-39页 |
5.1.3 实行放管结合,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39-40页 |
5.2 体制机制层面 | 第40-42页 |
5.2.1 转变PPP模式观念,探寻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合适机制 | 第40页 |
5.2.2 采取多管齐下,完善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政府补贴机制 | 第40-41页 |
5.2.3 转变注重风险识别,建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风险防控机制 | 第41-42页 |
5.3 项目操作层面 | 第42-44页 |
5.3.1 引入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的市本级PPP管理中心 | 第42-43页 |
5.3.2 加强信息公开,构建PPP意见反馈平台 | 第43-4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