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制度均衡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扶持分析框架 | 第26-36页 |
2.1 制度供需均衡及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 第26-30页 |
2.1.1 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 | 第27-28页 |
2.1.2 制度行为主体 | 第28-29页 |
2.1.3 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 | 第29-30页 |
2.2 理论框架的前提假设 | 第30-32页 |
2.2.1 收益最大化是制度变迁的诱因 | 第31页 |
2.2.2 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 | 第31页 |
2.2.3 制度供需分析是政策供需分析的逻辑起点 | 第31-32页 |
2.3 政策供给与需求视角下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支持分析框架 | 第32-35页 |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政策需求的起源 | 第33页 |
2.3.2 各级政府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供给 | 第33-34页 |
2.3.3 政策均衡视角下政策扶持的制度安排 | 第34-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政策供需现状 | 第36-58页 |
3.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36-43页 |
3.1.1 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增速降低 | 第36-39页 |
3.1.2 传统种养合作社依然是主业,业务范围逐渐拓展 | 第39-40页 |
3.1.3 合作社向多元主体逐步发展,农户依然是主体 | 第40页 |
3.1.4 合作社联合初具效应,信用合作和土地流转合作出现星星之火 | 第40-41页 |
3.1.5 规范化发展成主线,向创建品牌逐步延伸 | 第41-43页 |
3.2 基于调研数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需求分析 | 第43-49页 |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政策需求总体情况 | 第44-45页 |
3.2.2 对融资政策的需求 | 第45页 |
3.2.3 对土地政策的需求 | 第45-46页 |
3.2.4 对项目支持的需求 | 第46-48页 |
3.2.5 对人才支持的需求 | 第48页 |
3.2.6 对市场导向和税收优惠政策的需求 | 第48-49页 |
3.3 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供给 | 第49-52页 |
3.3.1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 第49页 |
3.3.2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扶持政策 | 第49-51页 |
3.3.3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扶持 | 第51-52页 |
3.3.4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 | 第52页 |
3.3.5 关于合作社人才培训 | 第52页 |
3.4 影响合作社政策需求和政策供给均衡的内外部障碍 | 第52-57页 |
3.4.1 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供需现状 | 第52-54页 |
3.4.2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供需均衡的因素分析 | 第54-57页 |
3.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效应评估 | 第58-70页 |
4.1 财政扶持合作社发展情况 | 第58-62页 |
4.1.1 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58-61页 |
4.1.2 农业综合开发对合作社支持的基本情况 | 第61-62页 |
4.2 调查基本情况描述 | 第62-63页 |
4.3 样本合作社财政扶持收入对比变化情况 | 第63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63-69页 |
4.4.1 模型设定 | 第63-64页 |
4.4.2 变量选取与描述 | 第64-65页 |
4.4.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65-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农户视角的财政扶持政策效应分析 | 第70-84页 |
5.1 调查基本情况描述 | 第70-72页 |
5.1.1 样本户的社会身份 | 第71-72页 |
5.1.2 样本户的年龄及文化构成 | 第72页 |
5.2 样本户参加合作社情况 | 第72-75页 |
5.2.1 样本户在合作社内的身份 | 第72-73页 |
5.2.2 样本户对合作社的认可程度 | 第73-74页 |
5.2.3 样本户对国家扶持合作社政策的了解情况 | 第74-75页 |
5.3 政府财政扶持对社员收入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75-77页 |
5.3.1 样本户的家庭收入变化情况 | 第75-76页 |
5.3.2 受扶持社员与非受扶持社员收入及比较 | 第76-77页 |
5.4 实证分析 | 第77-82页 |
5.4.1 模型设定 | 第77-78页 |
5.4.2 变量选取与描述 | 第78-79页 |
5.4.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79-82页 |
5.5 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产权理论视角下财政扶持合作社模式研究 | 第84-94页 |
6.1 财政资金扶持合作社形成资产股权量化的理论基础 | 第85-87页 |
6.1.1 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本情况 | 第85页 |
6.1.2 股权量化有关含义 | 第85页 |
6.1.3 财政投资股权量化形成社员财产性收入的逻辑关系 | 第85-86页 |
6.1.4 开展股权量化的理论基础 | 第86-87页 |
6.2 成都市试点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87-91页 |
6.2.1 试点推进总体情况 | 第87-89页 |
6.2.2 股权量化及分配的案例 | 第89-91页 |
6.3 案例分析 | 第91-92页 |
6.3.1 厘清了所有权,真正实现资产管护与收益 | 第91页 |
6.3.2 财政资金扶持效果得到最大幅度的发挥 | 第91-92页 |
6.3.3 建立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共享资产增值收益 | 第92页 |
6.3.4 合作社通过项目建设推进了规模经营 | 第92页 |
6.4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七章 结论、展望及政策建议 | 第94-101页 |
7.1 若干结论及讨论 | 第94-95页 |
7.2 展望 | 第95-96页 |
7.3 政策建议 | 第96-101页 |
7.3.1 宣传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合作社法》 | 第97页 |
7.3.2 完善和优化财政扶持政策 | 第97-98页 |
7.3.3 加大示范社建设力度,培育典范 | 第98-99页 |
7.3.4 加强各级地方政府的纽带作用 | 第99页 |
7.3.5 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升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动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0页 |
附录 | 第11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