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司法公开制度研究--基于承德市两级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3页
第1章 司法公开制度概述第13-22页
    1.1 司法公开制度的概念第13-14页
        1.1.1 司法第13页
        1.1.2 司法公开第13-14页
    1.2 司法公开制度的特征第14-16页
        1.2.1 公开内容全面性第14-15页
        1.2.2 公开对象广泛性第15页
        1.2.3 公开时间及时性第15-16页
        1.2.4 公开方式多样性第16页
    1.3 司法公开制度的演变第16-19页
        1.3.1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司法公开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6-17页
        1.3.2 改革开放至今:司法公开制度的全面发展第17-19页
    1.4 司法公开制度的意义第19-22页
        1.4.1 有利于开展法制教育第19页
        1.4.2 有利于法学研究的繁荣第19-20页
        1.4.3 有助于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的提升第20页
        1.4.4 有利于民意沟通第20-21页
        1.4.5 有助于司法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第21-22页
第2章 我国司法公开制度实践的现状与不足第22-37页
    2.1 司法公开制度的实践成效——以承德市两级法院为例第22-25页
        2.1.1 保障体系立体化第22页
        2.1.2 公开方式多元化第22-23页
        2.1.3 公开机制常态化第23页
        2.1.4 公开范围系统化第23-24页
        2.1.5 区域公开均衡化第24页
        2.1.6 网站建设标准化第24-25页
    2.2 主观方面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5-28页
        2.2.1 实践中的被动、排斥心理第25页
        2.2.2 民众互动性不强第25-27页
        2.2.3 外界监督权的不当行使第27-28页
        2.2.4 司法公开理解的误区第28页
    2.3 客观方面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8-37页
        2.3.1 制度理论不完善第28-29页
        2.3.2 相关机制不健全第29-31页
        2.3.3 平台建设不完善第31-35页
        2.3.4 与民众隐私权的冲突第35-37页
第3章 我国司法公开制度的完善第37-46页
    3.1 主观方面第37-40页
        3.1.1 树立正确的司法公开制度理念第37-38页
        3.1.2 增强互动意识第38页
        3.1.3 正确行使监督权第38-39页
        3.1.4 加强对司法公开制度的学习和宣传第39-40页
    3.2 客观方面第40-46页
        3.2.1 健全相关立法第40-41页
        3.2.2 完善相关机制第41-43页
        3.2.3 完善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第43-44页
        3.2.4 完善对隐私权的保障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贿赂犯罪侦查取证的问题与提高取证水平的对策
下一篇:论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