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19页 |
1、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13-14页 |
1.1、中医名称 | 第13页 |
1.2、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2、中医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论治 | 第14-15页 |
2.1、传统中医辨证论治 | 第14页 |
2.2、现代中医辨证论治 | 第14-15页 |
3、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3.1、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第15页 |
3.2、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第15-16页 |
3.3、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第16页 |
3.4、经皮颈椎微创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第16-19页 |
第二部分 经皮全内窥镜下颈椎微创技术结合葛枝通络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 第19-46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1.1、一般资料 | 第19页 |
1.2、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念及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1.3、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认识及葛枝通络方方解 | 第20-21页 |
2、病例选择 | 第21页 |
2.1、纳入病例标准 | 第21页 |
2.2、排除病例标准 | 第21页 |
3、手术方法 | 第21-26页 |
3.1、经皮全内窥镜下经颈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 第21-24页 |
3.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第24-26页 |
4、观测指标 | 第26-27页 |
4.1、疼痛视觉类比量表 | 第26页 |
4.2、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20分法量表 | 第26页 |
4.3、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 | 第26-27页 |
4.4、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住院时间 | 第27页 |
5、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6、结果 | 第27-42页 |
6.1、经皮全内窥镜颈后路手术组内比较结果 | 第27-31页 |
6.2、ACDF手术组内比较结果 | 第31-36页 |
6.3、经皮全内窥镜颈后路手术组与ACDF手术组组间比较结果 | 第36-42页 |
6.4、经皮全内窥镜颈后路手术组与ACDF手术组末次随访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的比较结果与住院时间比较结果 | 第42页 |
7、讨论 | 第42-46页 |
7.1、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第42-43页 |
7.2、神经根型颈椎病与经皮全内窥镜下颈椎微创技术 | 第43-44页 |
7.3、展望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经皮全内窥镜下颈椎微创手术及ACDF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Meta分析 | 第46-63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1.1、检索策略 | 第46页 |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第46页 |
1.3、资料提取办法及文献类型 | 第46-47页 |
1.4、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第47页 |
1.5、结局指标 | 第47-48页 |
1.6、统计学分析 | 第48页 |
2、结果 | 第48-62页 |
2.1、文献检索及质量评价结果 | 第48-52页 |
2.2、Meta分析结果 | 第52-62页 |
3、讨论 | 第62-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5页 |
1、本文总结 | 第63页 |
2、本次研究不足之处 | 第63页 |
3、未来研究方向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