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成员及热休克转录因子(HSF)简介 | 第9-12页 |
1.1.1 HSP70家族概述 | 第9-10页 |
1.1.2 热休克转录因子 | 第10-12页 |
1.1.3 HSF调节HSP表达的反馈机制 | 第12页 |
1.2 硬骨鱼HSP70与HSF1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硬骨鱼HSP70研究概述 | 第12页 |
1.2.2 硬骨鱼HSF1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免疫刺激下草鱼HSP70蛋白表达分析 | 第14-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4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4页 |
2.2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14-18页 |
2.2.1 草鱼HSP70抗体制备及验证 | 第15-16页 |
2.2.2 草鱼头肾白细胞的分离 | 第16页 |
2.2.3 嗜水气单胞杆菌感染草鱼 | 第16-17页 |
2.2.4 嗜水气单胞杆菌感染对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8-22页 |
2.3.1 草鱼HSP70多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 | 第18页 |
2.3.2 嗜水气单胞杆菌感染上调部分免疫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 | 第18-22页 |
2.4 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草鱼HSF1的分子克隆及功能研究 | 第23-3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3.2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23-29页 |
3.2.1 草鱼头肾白细胞的分离 | 第23-24页 |
3.2.2 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24-25页 |
3.2.3 草鱼HSF1全长序列扩增 | 第25-26页 |
3.2.4 草鱼HSF1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26-27页 |
3.2.5 草鱼HSF1功能域分析 | 第27页 |
3.2.6 HSF1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27页 |
3.2.7 草鱼HSF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构建 | 第27-28页 |
3.2.8 草鱼肾细胞系(CIK)的培养及瞬时转染 | 第28页 |
3.2.9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 第28-2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9-36页 |
3.3.1 草鱼HSF1的CDS全长及氨基酸序列信息 | 第29-31页 |
3.3.2 草鱼HSF1的功能域预测 | 第31页 |
3.3.3 草鱼HSF1的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31-32页 |
3.3.4 瞬时表达HSF1对HSP70表达的影响 | 第32-36页 |
3.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草鱼HSP70启动子的克隆及过表达HSF1对HSP70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37-4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4.2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37-39页 |
4.2.1 草鱼HSP70启动子扩增 | 第37-38页 |
4.2.2 HSP70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 | 第38-39页 |
4.2.3 荧光素酶检测系统 | 第39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4.3.1 PCR克隆草鱼HSP70启动子及构建HSP70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 第39-40页 |
4.3.2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4.3.3 瞬时表达HSF1对HSP70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