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车联网节点定位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车联网简介第16-19页
        1.2.1 车联网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6-18页
        1.2.2 车联网定位技术概述第18-19页
    1.3 车辆监测系统研究现状第19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19-20页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无线定位技术综述第22-36页
    2.1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第22-24页
        2.1.1 WSN计算节点位置的基本方法第22-24页
        2.1.2 基于距离的定位算法以及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第24页
    2.2 基于WAVE协议栈的车联网定位及通信技术第24-26页
        2.2.1 WAVE概述第24-25页
        2.2.2 基于WAVE架构的典型定位方法第25-26页
    2.3 GPS全球定位系统第26-33页
        2.3.1 GPS系统组成第27-28页
        2.3.2 GPS定位基本原理第28-30页
        2.3.3 GPS增强定位技术以及A-GPS第30-32页
        2.3.4 GPS在车联网中的应用第32-33页
    2.4 常用车联网节点定技术的不足第33-35页
        2.4.1 基于WAVE架构的典型定位方法在国内开展的难点第33-34页
        2.4.2 序列蒙特卡罗定位算法在车联网运用中的难点第34页
        2.4.3 GPS及其相关定位技术在车联网运用中的不足第34-35页
        2.4.4 本文的定位算法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车联网节点协同定位算法第36-48页
    3.1 车联网节点协同定位算法简介第36页
    3.2 车联网节点协同定位算法的一般过程第36-39页
        3.2.1 信息测量获取阶段第37页
        3.2.2 数据交换阶段第37-38页
        3.2.3 基于严格簇的协同定位算法第38-39页
    3.3 定位性能评价方法第39-41页
    3.4 基于严格簇的协同定位算法仿真第41-47页
        3.4.1 仿真平台及其设置第41-43页
        3.4.2 理想信道模型下的基于严格簇的协同定位算法仿真第43-45页
        3.4.3 实际信道模型下的基于严格簇的协同定位算法仿真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改进的车联网节点协同定位算法第48-57页
    4.1 基于扩展矩阵的协同定位算法第48-50页
        4.1.1 算法第48-49页
        4.1.2 仿真及对比第49-50页
    4.2 改进的RV编码方式的协同定位算法第50-55页
        4.2.1 算法第50-53页
        4.2.2 仿真及对比第53-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车辆监测系统设计第57-69页
    5.1 开发平台选择第57-60页
        5.1.1 LabVIEW简介第57页
        5.1.2 LabVIEW的实时性第57-58页
        5.1.3 LabVIEW通信第58-60页
    5.2 系统设计概况第60-62页
        5.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60-61页
        5.2.2 定位模块第61-62页
        5.2.3 通信模块第62页
    5.3 车载系统设计第62-63页
        5.3.1 车载定位系统组成第62-63页
        5.3.2 通信系统设计第63页
        5.3.3 车载监测系统设计第63页
    5.4 主监测系统设计第63-64页
    5.5 软件设计部分第64-66页
        5.5.1 LabVIEW串口程序第64-65页
        5.5.2 LabVIEW的UDP通信第65页
        5.5.3 车载LabVIEW设计第65-66页
        5.5.4 监控平台LabVIEW设计第66页
    5.6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第66-68页
    5.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2页
    6.1 工作总结第69-70页
    6.2 研究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77-78页
附件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微波通信系统中六端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