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2 引言 | 第11-12页 |
1.3 钛合金简介 | 第12-14页 |
1.3.1 钛合金的性能与特点 | 第12-13页 |
1.3.2 钛合金的分类 | 第13页 |
1.3.3 TC4钛合金 | 第13-14页 |
1.4 钛合金板材热拉弯成形概述 | 第14-16页 |
1.4.1 钛合金零件的热成形 | 第14-15页 |
1.4.2 钛合金板材热拉弯成形 | 第15-16页 |
1.5 钛板热拉弯成形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1.5.1 TC4钛合金成形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5.2 热拉弯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3 有限元模拟在拉弯工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4 钛合金板材热拉弯工艺发展趋势 | 第20页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6.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1.6.2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热弹塑性理论基础与热力耦合分析方法 | 第22-31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温度场分析基本理论 | 第22-25页 |
2.2.1 热传导 | 第22-24页 |
2.2.2 热对流 | 第24页 |
2.2.3 热辐射 | 第24-25页 |
2.2.4 导热平衡微分方程 | 第25页 |
2.3 应力场分析基本理论 | 第25-27页 |
2.3.1 等效应力 | 第25页 |
2.3.2 普莱特-雷斯流动法则 | 第25-26页 |
2.3.3 塑性变形阶段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2.4 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2.4.1 热力耦合分析常用方程 | 第27-29页 |
2.4.2 温度场与变形在成形时的相互影响 | 第29页 |
2.5 热拉弯成形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TC4钛板的常温与高温力学性能试验 | 第31-44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31-35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3.2.2 试验设备 | 第31-32页 |
3.2.3 室温下TC4钛合金板材拉伸试验 | 第32-34页 |
3.2.4 高温下TC4钛合金板材拉伸试验 | 第34-35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3.3.1 高温条件下TC4钛合金板材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 | 第35-38页 |
3.3.2 温度对TC4钛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关系 | 第38-39页 |
3.3.3 应变速率对TC4钛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关系 | 第39-41页 |
3.3.4 变形温度与应变速率值对峰值应力的影响关系 | 第41页 |
3.3.5 变形温度与应变速率值对延伸率的影响关系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钛板热拉弯成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50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有限元分析方法与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 第44页 |
4.2.1 有限元法 | 第44页 |
4.2.2 ABAQUS简介 | 第44页 |
4.3 几何模型 | 第44-45页 |
4.4 热力耦合有限元材料模型 | 第45-46页 |
4.5 热力耦合算法与分析步的选用 | 第46-47页 |
4.6 单元类型的选择与网格划分 | 第47-48页 |
4.7 接触和约束的建立 | 第48-49页 |
4.8 模型的边界条件和预定义场 | 第4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钛板热拉弯成形热力耦合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0-71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钛板热拉弯成形模拟条件 | 第50页 |
5.3 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5.4 应力应变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5.5 各工艺参数对热拉弯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56-70页 |
5.5.1 回弹量的表达 | 第56-57页 |
5.5.2 钛板初始温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57-61页 |
5.5.3 拉弯模具温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5.5.4 预拉力与补拉力对成形结果影响 | 第62-66页 |
5.5.5 摩擦系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66-68页 |
5.5.6 拉弯半径对回弹的影响 | 第68-69页 |
5.5.7 板材厚度对回弹的影响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