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核桃楸皮化学成分及酚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0 核桃楸的研究第14页
    1.1 胡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第14-20页
        1.1.1 萘醌和苷类衍生物第14-17页
        1.1.2 黄酮类第17-18页
        1.1.3 二芳基庚烷类第18页
        1.1.4 萜类第18-19页
        1.1.5 多酚类第19页
        1.1.6 其他第19-20页
    1.2 药理作用第20-22页
        1.2.1 杀虫作用第20页
        1.2.2 抗肿瘤作用第20-21页
        1.2.3 清除自由基第21页
        1.2.4 抑菌作用第21页
        1.2.5 抗HIV活性第21-22页
    1.3. 酚氧化酶活性研究第22-26页
        1.3.1 酚氧化酶简介第22-23页
        1.3.2 抑制剂机理研究第23-24页
        1.3.3 抑制剂应用前景第24-26页
第二章 核桃楸皮化学成分研究第26-66页
    2.1 化合物鉴定第26-30页
    2.2 提取分离化合物第30-51页
        2.2.1 实验材料第30页
        2.2.2 提取萃取过程第30-31页
        2.2.3 确立分离萃取相第31-32页
        2.2.4 化合物的分离第32-51页
            2.2.4.1 分离原理第32-51页
    2.3 结构的分析鉴定第51-62页
        2.3.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51页
        2.3.2 鉴定化合物结构第51-6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第三章 酚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第66-7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6-69页
        3.1.1 实验材料第66页
        3.1.2 实验方法第66-69页
            3.1.2.1 酚氧化酶活测定第66-68页
            3.1.2.2 数据处理方法第68-6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9-74页
        3.2.1 黄酮类物质对酚氧化酶的影响第69-72页
        3.2.2 二芳基庚烷类物质对酚氧化酶的影响第72-73页
        3.2.3 鞣花酸类类物质对酚氧化酶的影响第73-7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4-75页
    3.4 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4.1 结论第76-77页
    4.2 创新第77页
    4.3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附录1第84-85页
附录2第85-86页
附录3第86-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2-114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14-115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色谱指纹图谱应用于“六神曲”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元气与衰老关系的探讨及大补元煎延缓线虫衰老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