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配电网中潮流计算算法 | 第14-33页 |
| 2.1 引言 | 第14页 |
| 2.2 常规潮流计算算法 | 第14-24页 |
| 2.2.1 常规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 2.2.2 回路阻抗法 | 第16-17页 |
| 2.2.3 直角坐标高斯-赛德尔法 | 第17-18页 |
| 2.2.4 直角坐标牛顿-拉夫逊法 | 第18-20页 |
| 2.2.5 极坐标牛顿-拉夫逊法 | 第20-22页 |
| 2.2.6 快速解耦法 | 第22-23页 |
| 2.2.7 IEEE-14节点的算例分析 | 第23-24页 |
| 2.3 配电网三相潮流用前推回代法计算 | 第24-27页 |
| 2.3.1 引言 | 第24页 |
| 2.3.2 辐射状配电网结构特点 | 第24页 |
| 2.3.3 节点支路编号及支路分层方法 | 第24-25页 |
| 2.3.4 前推回代法计算公式以及其推导 | 第25-26页 |
| 2.3.5 配电网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步骤 | 第26-27页 |
| 2.3.6 配电网络基于前推回代法流程图 | 第27页 |
| 2.4 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27-29页 |
| 2.4.1 收敛能力 | 第27-28页 |
| 2.4.2 算法的稳定性 | 第28-29页 |
| 2.4.3 比较分析结果 | 第29页 |
| 2.5 算例分析 | 第29-32页 |
| 2.5.1 引言 | 第29页 |
| 2.5.2 IEEE-30节点系统算例验证 | 第29-3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33-41页 |
| 3.1 节点导纳矩阵的快速存储 | 第33-34页 |
| 3.1.1 引言 | 第33页 |
| 3.1.2 节点导纳矩阵快速存储的步骤 | 第33-34页 |
| 3.1.3 节点导纳矩阵快速存储的流程图 | 第34页 |
| 3.2 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前推回代法的改进 | 第34-40页 |
| 3.2.1 叶节点与非叶节点 | 第34-35页 |
| 3.2.2 辐射状配电网支路参数 | 第35-36页 |
| 3.2.3 反复搜索叶节点原理 | 第36-37页 |
| 3.2.4 前推功率计算 | 第37-38页 |
| 3.2.5 后代电压计算 | 第38-39页 |
| 3.2.6 收敛判据 | 第39页 |
| 3.2.7 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39-40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算例分析 | 第41-47页 |
| 4.1 配电网简化 | 第41-44页 |
| 4.2 利用前推回代法计算8节点配电网算例分析 | 第44-45页 |
| 4.3 利用改进前推回代法计算8节点配电网算例分析 | 第4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