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地球化学基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6-24页 |
2.1 三峡库区概况 | 第16-19页 |
2.1.1 自然概况 | 第16-17页 |
2.1.2 库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第17-18页 |
2.1.3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概况 | 第18-19页 |
2.2 采样点设置与样品采集 | 第19-20页 |
2.2.1 采样点设置 | 第19页 |
2.2.2 采样与保存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4 评价方法 | 第21-24页 |
2.4.1 地球化学基线 | 第21页 |
2.4.2 重金属富集程度评价方法 | 第21页 |
2.4.3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 第21-24页 |
3 三峡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 | 第24-54页 |
3.1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 | 第24-42页 |
3.1.1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Cr含量水平 | 第24-27页 |
3.1.2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Ni含量水平 | 第27-30页 |
3.1.3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Cu含量水平 | 第30-33页 |
3.1.4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Zn含量水平 | 第33-36页 |
3.1.5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Cd含量水平 | 第36-39页 |
3.1.6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Pb含量水平 | 第39-42页 |
3.2 库区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 | 第42-49页 |
3.2.1 库区支流沉积物中Cr含量水平 | 第42-43页 |
3.2.2 库区支流沉积物中Ni含量水平 | 第43-44页 |
3.2.3 库区支流沉积物中Cu含量水平 | 第44-45页 |
3.2.4 库区支流沉积物中Zn含量水平 | 第45-46页 |
3.2.5 库区支流沉积物中Cd含量水平 | 第46-47页 |
3.2.6 库区支流沉积物中Pb含量水平 | 第47-49页 |
3.3 库区干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 | 第49-51页 |
3.4 小结 | 第51-54页 |
4 三峡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 第54-62页 |
4.1 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时间分布特征 | 第54-56页 |
4.2 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布特征 | 第56-57页 |
4.3 库区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 第57-60页 |
4.4 小结 | 第60-62页 |
5 三峡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模型 | 第62-68页 |
5.1 地球化学基线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5.2 人为活动贡献率 | 第64-66页 |
5.3 小结 | 第66-68页 |
6 三峡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第68-76页 |
6.1 富集程度评价 | 第68-71页 |
6.1.1 以长江流域沉积物背景值为参考值的富集程度评价 | 第68-69页 |
6.1.2 以地球化学基线值为参考值的富集程度评价 | 第69-71页 |
6.2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第71-75页 |
6.2.1 以长江流域沉积物背景值为参考值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第71-73页 |
6.2.2 以地球化学基线值为参比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第73-75页 |
6.3 小结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论文的发表和获奖等情况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