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C的堆芯计算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 1.2.1 前端处理 | 第12-13页 |
| 1.2.2 特征线加速方法 | 第13-14页 |
| 1.3 Dragon程序介绍 | 第14页 |
|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MOC方法的理论模型和加速方法 | 第16-24页 |
| 2.1 MOC方法的理论模型 | 第16-19页 |
| 2.2 Krylov子空间加速方法 | 第19-20页 |
| 2.3 自碰撞再平衡加速方法 | 第20-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3章 线性源程序研制及数值验证 | 第24-36页 |
| 3.1 线性源特征线方法 | 第24-27页 |
| 3.2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7-34页 |
| 3.2.1 17×17二维组件数值结果 | 第27-30页 |
| 3.2.2 VVER-1000二维组件数值结果 | 第30-31页 |
| 3.2.3 三维栅元数值结果 | 第31-33页 |
| 3.2.4 VVER-1000三维组件数值结果 | 第33-3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MOC方法三维堆芯计算 | 第36-56页 |
| 4.1 堆芯描述 | 第36-38页 |
| 4.2 特征线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38-44页 |
| 4.2.1 特征线密度敏感性分析 | 第39-40页 |
| 4.2.2 辐角求积组敏感性分析 | 第40-42页 |
| 4.2.3 网格尺寸敏感性分析 | 第42-44页 |
| 4.3 MOC加速方法检验 | 第44-48页 |
| 4.3.1 单一数值加速方法加速 | 第44-46页 |
| 4.3.2 数值加速方法组合加速 | 第46-48页 |
| 4.4 MOC堆芯输运计算 | 第48-55页 |
| 4.4.1 堆芯反射层处理 | 第48-49页 |
| 4.4.2 堆芯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 4.4.3 堆芯计算所需物理量分析 | 第52-5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二维MOC/一维S_N耦合计算 | 第56-66页 |
| 5.1 二维/一维耦合计算理论推导 | 第56-59页 |
| 5.2 二维MOC/一维S_N耦合计算流程 | 第59-61页 |
| 5.3 二维MOC/一维S_N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