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二章 样品及分析方法 | 第10-13页 |
第三章 数据及解释 | 第13-34页 |
3.1 含地幔橄榄岩捕掳体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13-23页 |
3.2 不含地幔捕掳体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28页 |
3.3 单斜辉石巨晶和斑晶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8-34页 |
第四章 对结晶分异作用及地幔捕掳体捕获机制的讨论 | 第34-55页 |
4.1 对熔体中多余橄榄石的校正 | 第34-40页 |
4.2 不同程度的高程度结晶分异作用是否有可能发生? | 第40-46页 |
4.2.1 辉石巨晶的平衡温压 | 第41-42页 |
4.2.2 含地幔捕掳体熔体上升的P-T曲线与熔融地幔绝热线之间的对比 | 第42-44页 |
4.2.3 结晶分异作用在哪里发生? | 第44-46页 |
4.3 辉石岩是玄武岩的源区? | 第46页 |
4.4 为什么地幔捕掳体经常发现于碱性玄武岩中,而不是拉斑玄武岩中? | 第46-49页 |
4.4.1 地幔源区成分的控制 | 第47-48页 |
4.4.2 部分熔融程度的控制 | 第48-49页 |
4.4.3 幔源熔体中地幔捕掳体的就位机制 | 第49页 |
4.5 碱性熔体和拉斑熔体上升过程中的演化 | 第49-55页 |
4.5.1 含地幔捕掳体的碱性玄武岩在上升过程中的演化 | 第50-53页 |
4.5.2 不含捕掳体的拉斑玄武岩在上升过程中的演化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