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穿越海湾溢油模型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石油的组成、性质 | 第11页 |
1.2.1 组成成分 | 第11页 |
1.2.2 主要性质 | 第11页 |
1.3 溢油污染危害 | 第11-13页 |
1.4 溢油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溢油的行为与归宿 | 第13页 |
1.4.2 溢油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3 穿越海湾输油管道溢油过程分析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海湾溢油模型研究 | 第17-50页 |
2.1 海湾水动力学数值模型 | 第17-26页 |
2.1.1 三维潮流基本控制方程 | 第17-18页 |
2.1.2 海湾二维潮流水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 第18-19页 |
2.1.3 方程组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19-20页 |
2.1.4 海湾二维潮流水动力学计算 | 第20-26页 |
2.2 海湾溢油数值模型 | 第26-44页 |
2.2.1 溢油的扩展 | 第27-32页 |
2.2.2 溢油的漂移 | 第32-35页 |
2.2.3 油粒子模型 | 第35-39页 |
2.2.4 溢油的蒸发 | 第39-41页 |
2.2.5 溢油的溶解 | 第41页 |
2.2.6 溢油的分散 | 第41-43页 |
2.2.7 溢油的乳化 | 第43-44页 |
2.3 溢油的性质变化 | 第44-46页 |
2.3.1 溢油密度的变化 | 第44-45页 |
2.3.2 溢油粘度的变化 | 第45-46页 |
2.3.3 溢油体积的变化 | 第46页 |
2.4 岸线吸附 | 第46-48页 |
2.5 分析选取建模的溢油过程 | 第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模型软件系统开发 | 第50-67页 |
3.1 概述 | 第50页 |
3.2 系统简介与需求分析 | 第50-52页 |
3.2.1 系统开发软件 | 第50-51页 |
3.2.2 系统开发目标 | 第51页 |
3.2.3 系统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3.3 系统结构设计与模块介绍 | 第52-56页 |
3.3.1 用户输入与控制模块 | 第52-53页 |
3.3.2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3-54页 |
3.3.3 系统运算和显示模块 | 第54-55页 |
3.3.4 数据库模块 | 第55-56页 |
3.4 系统数据处理功能的实现 | 第56-66页 |
3.4.1 扩展过程模型 | 第57-62页 |
3.4.2 漂移过程模型 | 第62-63页 |
3.4.3 蒸发过程模型 | 第63-64页 |
3.4.4 岸边吸附过程模型 | 第64-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模型应用与溢油防控 | 第67-77页 |
4.1 模型功能测试与分析 | 第67-72页 |
4.1.1 模型验证与应用 | 第67-70页 |
4.1.2 软件预测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4.2 模型实验验证方案 | 第72-74页 |
4.2.1 实验装置 | 第72-73页 |
4.2.2 溢油扩散实验内容 | 第73-74页 |
4.2.3 溢油漂移实验内容 | 第74页 |
4.2.4 溢油蒸发实验内容 | 第74页 |
4.2.5 溢油吸附实验内容 | 第74页 |
4.3 溢油防控与应急救援 | 第74-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