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物种的起源 | 第10-13页 |
1.1.1 物种的概念 | 第10页 |
1.1.2 冷杉属植物物种的起源与分布 | 第10-13页 |
1.2 基因渐渗 | 第13-14页 |
1.3 谱系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4.1 巴山冷杉及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岷江冷杉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5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样品采集 | 第18-19页 |
2.2 主要试剂和设备 | 第19-20页 |
2.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9-20页 |
2.2.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20页 |
2.3 方法与步骤 | 第20-24页 |
2.3.1 植物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2.3.2 冷杉总DNA的检测 | 第21页 |
2.3.3 冷杉总DNA的纯化 | 第21-22页 |
2.3.4 多态性引物的选择 | 第22-23页 |
2.3.5 cpDNA片段和mtDNA片段的PCR扩增 | 第23页 |
2.3.6 扩增产物的纯化与测序 | 第23-24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2.4.1 序列校正及单倍型统计 | 第24页 |
2.4.2 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 第24页 |
2.4.3 单倍型网络图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4页 |
2.4.4 聚类分析及种群历史动态推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数据结果及分析 | 第26-47页 |
3.1 DNA提取及PCR结果 | 第26页 |
3.2 线粒体数据及分析 | 第26-36页 |
3.2.1 线粒体变异位点及单倍型统计 | 第26-29页 |
3.2.2 线粒体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 第29-31页 |
3.2.3 线粒体单倍型网络图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1-33页 |
3.2.4 线粒体聚类分析及种群历史动态推测 | 第33-36页 |
3.3 叶绿体结果及分析 | 第36-47页 |
3.3.1 叶绿体变异位点及单倍型统计 | 第36-40页 |
3.3.2 叶绿体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 第40-41页 |
3.3.3 叶绿体单倍型网络图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41-44页 |
3.3.4 叶绿体聚类分析及种群历史动态推测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7-52页 |
4.1 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47-48页 |
4.2 线粒体和叶绿体DNA的种群结构变异分析 | 第48-49页 |
4.3 基因渐渗分析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