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第二章 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来源 | 第14-24页 |
一、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4-18页 |
(一) 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阶段(1884-1935) | 第14-16页 |
(二) 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时期(1935-1949) | 第16-17页 |
(三) 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时期(1949-1971) | 第17-18页 |
二、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思想来源 | 第18-24页 |
(一) 继承了马列主义的民主思想 | 第18-20页 |
(二) 吸收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合理成分 | 第20-21页 |
(三)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 第21-24页 |
第三章 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8页 |
一、谢觉哉关于民主实质和特点的思考 | 第24-25页 |
(一) 民主的实质——“大家的事,大家来议,大家来做” | 第24页 |
(二) 民主的特点——民主随社会进步而进步 | 第24-25页 |
二、民主政权组织思想 | 第25-30页 |
(一) 民主集中制是基本的组织原则 | 第25-27页 |
(二) 选举是政权组织的基本环节 | 第27-28页 |
(三) 健全民意机关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工作 | 第28-29页 |
(四) 基层政权建设是民主政治的支柱 | 第29-30页 |
三、党政关系思想 | 第30-33页 |
(一) 坚持党政分工原则 | 第30-31页 |
(二) 政权的三三制原则与统一战线 | 第31-33页 |
四、民主政治教育思想 | 第33-38页 |
(一) 民主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33-34页 |
(二)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 第34-38页 |
第四章 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特点 | 第38-44页 |
一、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 第38-39页 |
二、批判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 第39-41页 |
三、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统一 | 第41-44页 |
第五章 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历史作用与当代启示 | 第44-50页 |
一、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历史作用 | 第44-45页 |
(一)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理论 | 第44页 |
(二) 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 第44-45页 |
(三) 推动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第45页 |
(四) 促进了民主法制的建设和宣传 | 第45页 |
二、谢觉哉民主政治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5-50页 |
(一) 基于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45-46页 |
(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 第46-47页 |
(三) 坚持民主与法制相统一,培养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 | 第47-48页 |
(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实行民主政治的保障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