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换热器简介 | 第10-13页 |
1.2.1 换热器的分类 | 第10页 |
1.2.2 管壳式换热器 | 第10-12页 |
1.2.3 换热器的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1.3 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 | 第13-15页 |
1.3.1 强化传热原理及途径 | 第13-14页 |
1.3.2 换热器强化传热场协同原理 | 第14页 |
1.3.3 强化传热的方法 | 第14-15页 |
1.4 换热器的壳程流场研究 | 第15-17页 |
1.4.1 换热器壳程流动的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1.4.2 换热器壳程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16-17页 |
1.4.3 换热器壳程流场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理论知识简介 | 第19-28页 |
2.1 流体流动基本控制方程 | 第19-21页 |
2.1.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19页 |
2.1.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19-20页 |
2.1.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0-21页 |
2.2 换热器的壳程流场理论计算基础 | 第21-25页 |
2.2.1 湍流模型介绍及分类 | 第21-23页 |
2.2.2 壁面函数法 | 第23页 |
2.2.3 SIMPLE 算法简介 | 第23-24页 |
2.2.4 换热器壳程流动的流路模型 | 第24-25页 |
2.3 FLUENT 软件简介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管束排列方式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 第28-40页 |
3.1 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 | 第28-30页 |
3.1.1 前处理 | 第29页 |
3.1.2 计算求解 | 第29-30页 |
3.1.3 后处理 | 第30页 |
3.2 模型的建立及理论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3.2.1 换热器模型的基本情况 | 第30页 |
3.2.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0-33页 |
3.2.3 模型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 | 第33页 |
3.3 计算求解与分析 | 第33-39页 |
3.3.1 换热管束不同排列壳程速度矢量场分布 | 第33-36页 |
3.3.2 换热管束不同排列壳程压力场分布 | 第36-37页 |
3.3.3 换热管束不同排列壳程温度场分布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折流板结构尺寸变化对壳程流动与传热影响的研究 | 第40-61页 |
4.1 折流板间距变化对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 第41-50页 |
4.1.1 模型简述 | 第41页 |
4.1.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4.1.3 变直径模拟验证 | 第45-48页 |
4.1.4 不同进口速度对换热的影响 | 第48-50页 |
4.2 折流板窗口圆缺高度变化对壳程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 第50-58页 |
4.2.1 模型简述 | 第51页 |
4.2.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4.2.3 变直径模拟验证 | 第55-58页 |
4.3 折流板厚度对壳程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1 模型简述 | 第58-59页 |
4.3.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