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3 简要评价 | 第1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1.5.1 创新点 | 第11页 |
1.5.2 不足 | 第11-12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2.1.1 工业经济 | 第12页 |
2.1.2 转型升级 | 第12-13页 |
2.1.3 政府职能 | 第1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2.1 市场机制主导理论 | 第13-14页 |
2.2.2 政府产业政策干预理论 | 第14页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4-16页 |
3 扬州市工业经济转型的现状 | 第16-25页 |
3.1 扬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 第16-19页 |
3.1.1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 第16页 |
3.1.2 产业高度不断提升 | 第16-18页 |
3.1.3 园区载体加快发展 | 第18-19页 |
3.2 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3.2.1 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 第19页 |
3.2.2 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 第19-20页 |
3.2.3 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 第20页 |
3.2.4 推动技术创新的需要 | 第20页 |
3.3 扬州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举措 | 第20-23页 |
3.3.1 打造契合扬州发展特点的产业体系 | 第20-21页 |
3.3.2 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 第21页 |
3.3.3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 第21页 |
3.3.4 坚定绿色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 | 第21-22页 |
3.3.5 以质态提升为核心优化工业经济组织推进方式 | 第22页 |
3.3.6 大力提升企业和城市信息化水平 | 第22-23页 |
3.4 扬州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压力 | 第23-25页 |
3.4.1 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 第23页 |
3.4.2 工业企业层次总体低位徘徊 | 第23-24页 |
3.4.3 工业经济主要发展动力欠缺 | 第24-25页 |
4 扬州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1页 |
4.1 扬州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4.1.1 工业扶持政策的带动效应不能持续 | 第25-26页 |
4.1.2 关键要素得不到有效保障 | 第26-27页 |
4.1.3 公共服务有待完善 | 第27-28页 |
4.2 扬州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4.2.1 工业扶持政策的设计思路有缺陷 | 第28-29页 |
4.2.2 缺乏有效的要素保障机制 | 第29-30页 |
4.2.3 地方政府对转型升级的认识尚不足 | 第30-31页 |
5 国内外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及启示 | 第31-38页 |
5.1 国外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 | 第31-32页 |
5.1.1 新加坡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 | 第31页 |
5.1.2 日本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 | 第31-32页 |
5.1.3 韩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 | 第32页 |
5.2 国内地方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 | 第32-34页 |
5.2.1 浙江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 | 第33-34页 |
5.2.2 苏州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 | 第34页 |
5.3 国内外政府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扬州的启示 | 第34-38页 |
5.3.1 国外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扬州的启示 | 第34-36页 |
5.3.2 国内地方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扬州的启示 | 第36-38页 |
6 扬州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与对策建议 | 第38-46页 |
6.1 扬州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 | 第38-40页 |
6.1.1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供给质量 | 第38页 |
6.1.2 实施智造引领战略,提升生产效率 | 第38-39页 |
6.1.3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发展动力 | 第39-40页 |
6.2 扬州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6.2.1 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 | 第40-42页 |
6.2.2 进一步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 第42-44页 |
6.2.3 进一步打造公共服务体系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