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杜甫寄赠诗的内容分类 | 第14-37页 |
第一节 杜甫寄赠诗的厘定和统计 | 第14-23页 |
第二节 赠给高官的干谒之作 | 第23-27页 |
第三节 赠给好友、同僚的述怀、勉励之作 | 第27-30页 |
第四节 赠给山友、亲人的真情之作 | 第30-35页 |
第五节 赠给亡友的《八哀诗》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杜甫寄赠对象的个案分析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杜甫对高适的寄赠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杜甫对严武的寄赠 | 第40-44页 |
第四节 杜甫对李瑀的寄赠 | 第44-45页 |
第五节 杜甫对李白的寄赠 | 第45-49页 |
第三章 杜甫寄赠诗的意象特征 | 第49-62页 |
第一节 描述寄赠对象的意象 | 第50-53页 |
第二节 描述邪恶势力的意象 | 第53-56页 |
第三节 描述情绪的意象 | 第56-60页 |
第四节 描述自己的意象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杜甫寄赠诗的自我形象 | 第62-74页 |
第一节 腐儒形象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狂夫形象 | 第65-68页 |
第三节 衰病形象 | 第68-74页 |
第五章 杜甫寄赠诗的思想内涵 | 第74-93页 |
第一节 杜甫寄赠诗中所体现出的隐逸情怀以及跟陶渊明诗风的关系 | 第74-76页 |
第二节 杜甫寄赠诗中所体现出的道家神仙思想 | 第76-83页 |
第三节 杜甫的死因 | 第83-87页 |
第四节 杜甫寄赠诗中所体现出的佛家思想 | 第87-90页 |
第五节 杜甫一生中儒道思想的流转关系 | 第90-93页 |
结语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