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消渴渗透泵片药学及药效学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1 降糖药概况第13-14页
        1.1.1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第13页
        1.1.2 消渴方历史沿革第13-14页
    1.2 消渴丸处方及各组成药味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第14-17页
        1.2.1 消渴丸处方第14页
        1.2.2 消渴丸各药味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第14-17页
            1.2.2.1 葛根第14-15页
            1.2.2.2 地黄第15-16页
            1.2.2.3 黄芪第16页
            1.2.2.4 玉米须第16页
            1.2.2.5 五味子第16-17页
    1.3 中药现代化第17-18页
    1.4 控释制剂的应用第18-19页
    1.5 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第20-32页
    2.1 仪器和材料第20页
    2.2 处方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实验方法第20-22页
        2.2.1 中药复方提取基本工艺流程第20-21页
        2.2.2 提取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第21页
        2.2.3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的试验设计第21-22页
        2.2.4 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比较试验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30页
        2.3.1 各因素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第22-25页
        2.3.2 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第25-30页
        2.3.3 纤维素酶法提取中药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消渴渗透泵片的制备第32-39页
    3.1 仪器和材料第32页
    3.2 消渴渗透泵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第32-35页
        3.2.1 消渴渗透泵片处方第32-33页
        3.2.2 消渴渗透泵片制备工艺第33-34页
        3.2.3 消渴渗透泵片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第34-35页
        3.2.4 体外释药影响因素考察方法第35页
    3.3 制备消渴渗透泵片实验结果第35-38页
        3.3.1 体外释药影响因素考察结果第35-38页
        3.3.2 消渴渗透泵片体外不同pH值介质中溶出曲线测定第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消渴渗透泵片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试验考察第39-68页
    4.1 仪器和材料第39页
    4.2 含量测定及稳定性考察第39-45页
        4.2.1 葛根素含量方法学研究第39-41页
            4.2.1.1 葛根素波长的选择第39页
            4.2.1.2 空白辅料干扰实验第39页
            4.2.1.3 葛根素系统适用性试验第39-40页
            4.2.1.4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40页
            4.2.1.5 精密度试验第40页
            4.2.1.6 稳定性试验第40页
            4.2.1.7 重复性试验第40页
            4.2.1.8 回收率试验第40-41页
            4.2.1.9 样品测定第41页
        4.2.2 黄芪甲苷含量方法学研究第41-43页
            4.2.2.1 黄芪甲苷波长的选择第41页
            4.2.2.2 空白辅料干扰实验第41页
            4.2.2.3 黄芪甲苷系统适用性试验第41-42页
            4.2.2.4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42页
            4.2.2.5 精密度试验第42页
            4.2.2.6 稳定性试验第42页
            4.2.2.7 重复性试验第42页
            4.2.2.8 回收率试验第42页
            4.2.2.9 样品测定第42-43页
        4.2.3 格列本脲含量方法学研究第43-44页
            4.2.3.1 格列本脲波长的选择第43页
            4.2.3.2 空白辅料干扰实验第43页
            4.2.3.3 格列本脲系统适用性试验第43-44页
            4.2.3.4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44页
            4.2.3.5 精密度试验第44页
            4.2.3.6 稳定性试验第44页
            4.2.3.7 重复性试验第44页
            4.2.3.8 回收率试验第44页
            4.2.3.9 样品测定第44页
        4.2.4 稳定性考察方法第44-45页
    4.3 消渴渗透泵片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考察结果第45-67页
        4.3.1 质量研究葛根素含量方法学结果第45-49页
            4.3.1.1 葛根素波长选择第45页
            4.3.1.2 空白辅料干扰实验第45-47页
            4.3.1.3 葛根素系统适用性考察第47页
            4.3.1.4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47页
            4.3.1.5 精密度试验第47页
            4.3.1.6 稳定性试验第47页
            4.3.1.7 重复性试验第47-48页
            4.3.1.8 回收率试验第48页
            4.3.1.9 样品测定第48-49页
        4.3.2 质量研究黄芪甲苷含量方法学结果第49-54页
            4.3.2.1 黄芪甲苷波长选择第49页
            4.3.2.2 空白辅料干扰实验第49-51页
            4.3.2.3 系统适用性考察第51页
            4.3.2.4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51页
            4.3.2.5 精密度试验第51页
            4.3.2.6 稳定性试验第51-52页
            4.3.2.7 重复性试验第52页
            4.3.2.8 回收率试验第52-53页
            4.3.2.9 样品测定第53-54页
        4.3.3 质量研究格列本脲含量方法学结果第54-58页
            4.3.3.1 格列本脲波长选择第54页
            4.3.3.2 空白辅料干扰实验第54-56页
            4.3.3.3 格列本脲系统适用性考察第56页
            4.3.3.4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56页
            4.3.3.5 精密度试验第56页
            4.3.3.6 稳定性试验第56-57页
            4.3.3.7 重复性试验第57页
            4.3.3.8 回收率试验第57-58页
            4.3.3.9 样品测定第58页
        4.3.4 消渴渗透泵片稳定性考察结果第58-67页
            4.3.4.1 影响因素试验第58-61页
            4.3.4.2 加速稳定性实验第61-64页
            4.3.4.3 长期试验考察第64-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消渴渗透泵片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第68-74页
    5.1 仪器和材料第68页
    5.2 消渴渗透泵片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第68-69页
        5.2.1 血药浓度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68页
        5.2.2 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第68-69页
        5.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9页
        5.2.4 确定给药方案及血样采集第69页
    5.3 消渴渗透泵片药效学实验第69-70页
        5.3.1 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第69页
        5.3.2 时效曲线的绘制第69-70页
    5.4 消渴渗透泵片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第70-72页
    5.5 消渴渗透泵片对大鼠血糖影响药效学考察结果第72-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87页
个人简历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氨蝶呤和左乙拉西坦药动学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复合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