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组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紧张型头痛的中医认识 | 第11-17页 |
1.1 紧张型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1页 |
1.2 紧张型头痛的中医治疗 | 第11-17页 |
1.2.1 中药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 第12-13页 |
1.2.2 针灸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 第13-16页 |
1.2.3 推拿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 第16页 |
1.2.4 综合疗法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 第16页 |
1.2.5 其他疗法 | 第16-17页 |
2 西医学对紧张型头痛的认识 | 第17-23页 |
2.1 紧张型头痛的西医病因病机 | 第19-20页 |
2.2 紧张型头痛的西医治疗 | 第20-23页 |
2.2.1 药物治疗 | 第20-21页 |
2.2.2 非药物治疗 | 第21-23页 |
临床研究 | 第23-3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3-24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1.2 病例选择 | 第23-24页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23页 |
1.2.3 纳入标准 | 第23-24页 |
1.2.4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1.2.5 剔除标准 | 第24页 |
1.2.6 脱落标准 | 第24页 |
2 一般资料 | 第24-26页 |
2.1 性别分析 | 第25页 |
2.2 年龄分析 | 第25-26页 |
2.3 病程分析 | 第26页 |
2.4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 | 第26页 |
2.5 治疗前头痛综合量表评分比较 | 第26页 |
3 治疗方法 | 第26-28页 |
3.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第27页 |
3.2 观察组治疗方案 | 第27-28页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8-29页 |
4.1 观察指标 | 第28-29页 |
4.1.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第28页 |
4.1.2 头痛综合评分量表 | 第28页 |
4.1.3 头痛伴随症状头昏、失眠、烦闷或抑郁评分 | 第28-29页 |
4.1.4 头痛程度分级表根据头痛综合评分量表评分 | 第29页 |
4.1.5 总疗效评定 | 第29页 |
4.2 中途退出试验标准 | 第29页 |
5 推拿异常情况处理 | 第29-30页 |
6 统计学处理 | 第30页 |
7 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7.1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VAS)比较 | 第30页 |
7.2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综合量表评分比较 | 第30-31页 |
7.3 两组治疗后头痛量表综合评分比较 | 第31页 |
7.4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 第31页 |
7.5 两组治疗后疗效分析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45页 |
1 立题依据和目的 | 第33-35页 |
2 紧张型头痛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 第35-39页 |
2.1 传统中医学认识 | 第35-36页 |
2.2 西医学认识 | 第36-37页 |
2.3 笔者跟随导师认识 | 第37-39页 |
3 推拿操作的选择及运用 | 第39-41页 |
3.1 肌筋膜经线-纵线在头项部的循行路线 | 第39页 |
3.2 传统推拿法操作分析 | 第39-40页 |
3.3 基于肌筋膜经线理论的推拿法分析 | 第40-41页 |
4 疗效分析 | 第41-43页 |
4.1 两组治疗前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4.1.1 基础数据分析 | 第41页 |
4.1.2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分析 | 第41页 |
4.1.3 两组治疗前头痛综合量表评分分析 | 第41页 |
4.1.4 两组治疗前头痛程度综合评分分析 | 第41-42页 |
4.2 两组治疗后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4.2.1 两组治疗后VAS数据分析 | 第42页 |
4.2.2 两组治疗后头痛综合量表的四项指标评分分析 | 第42页 |
4.2.3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量表综合评分分析 | 第42页 |
4.2.4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分析 | 第42-43页 |
4.2.5 两组治疗后的总疗效分析 | 第43页 |
5 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