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产业组织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博弈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3 计量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3 文章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与研究局限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理论分析综述 | 第15-18页 |
2.1.1 银企的内在激励视角 | 第15-16页 |
2.1.2 银行的竞争策略视角 | 第16-17页 |
2.1.3 银行业结构视角 | 第17-18页 |
2.2 实证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1 银行业竞争与关系型贷款选择负相关 | 第18-19页 |
2.2.2 银行业竞争与关系型贷款选择正相关 | 第19页 |
2.2.3 银行业竞争与关系型贷款选择存在非单调关系 | 第19-20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扩展Hotelling模型的银行贷款方式博弈分析 | 第21-33页 |
3.1 模型假设 | 第21-22页 |
3.2 扩展的Hotelling模型分析 | 第22-28页 |
3.2.1 两家银行均选择交易型贷款 | 第23-24页 |
3.2.2 银行1选择交易型贷款,银行2选择关系型贷款 | 第24-25页 |
3.2.3 银行1选择关系型贷款,银行2选择交易型贷款 | 第25-27页 |
3.2.4 两家银行均选择关系型贷款 | 第27-28页 |
3.3 博弈均衡分析 | 第28-33页 |
3.3.1 小银行间的博弈均衡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大银行间的博弈均衡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竞争与关系型贷款选择实证研究 | 第33-50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4.3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第35-38页 |
4.3.1 被解释变量 | 第35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35-36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36-38页 |
4.3.4 模型构建 | 第38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4.4.2 全样本回归模型分析 | 第40-45页 |
4.4.3 分组样本回归模型分析 | 第45-47页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表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附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