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碳水化合物、糖(醣)及脂类论文

伊拉兔耳糖胺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的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39页
    1 糖胺聚糖第15-29页
        1.1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第15-23页
            1.1.1 硫酸软骨素的分布第15页
            1.1.2 硫酸软骨素的研究历史第15-16页
            1.1.3 硫酸软骨素的结构第16-17页
            1.1.4 硫酸软骨素的理化性质第17-18页
            1.1.5 硫酸软骨素的生物活性及潜在应用第18-21页
                1.1.5.1 抗炎活性第18-19页
                1.1.5.2 神经保护第19页
                1.1.5.3 组织再生第19页
                1.1.5.4 降血脂活性第19-20页
                1.1.5.5 免疫活性第20页
                1.1.5.6 抗凝血抗血栓活性第20页
                1.1.5.7 肿瘤诊断第20页
                1.1.5.8 抗病毒和抗感染活性第20-21页
                1.1.5.9 生物材料的构建第21页
            1.1.6 硫酸软骨素的临床应用第21-22页
            1.1.7 硫酸软骨素的市场第22-23页
        1.2 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DS)第23-29页
            1.2.1 硫酸皮肤素的结构特征与分布第23-24页
            1.2.2 硫酸皮肤素的生物活性第24-28页
                1.2.2.1 明显的抗凝活性第25页
                1.2.2.2 抗血栓活性第25-26页
                1.2.2.3 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第26页
                1.2.2.4 损伤修复第26页
                1.2.2.5 抗螺旋体细菌感染第26-27页
                1.2.2.6 神经保护第27页
                1.2.2.7 抗炎活性第27页
                1.2.2.8 抗肿瘤活性第27-28页
            1.2.3 硫酸皮肤素的临床应用第28-29页
    2 糖胺聚糖的制备方法第29-31页
        2.1 糖胺聚糖的提取第29-30页
        2.2 糖胺聚糖的回收第30页
        2.3 糖胺聚糖的分离纯化第30-31页
    3 糖胺聚糖的分析方法第31-35页
        3.1 含量和纯度第31-33页
            3.1.1 比色法第32页
            3.1.2 电泳法第32-33页
            3.1.3 紫外吸收光谱第33页
        3.2 结构鉴定和来源推测第33-35页
            3.2.1 分子量测定第33-34页
            3.2.2 红外吸收光谱第34页
            3.2.3 核磁共振波谱第34页
            3.2.4 酶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34-35页
    4 硫酸软骨素与硫酸皮肤素的来源第35-37页
        4.1 常见来源第35-36页
        4.2 兔耳资源第36-37页
    5 选题来源和研究背景第37-38页
    6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38-39页
第二章 伊拉兔耳硫酸软骨素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评价25第39-75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9-40页
        1.1 实验材料第39页
        1.2 实验试剂第39页
        1.3 实验仪器第39-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48页
        2.1 粗多糖的提取第40-41页
            2.1.1 前处理第40页
            2.1.2 酶提工艺优化第40-41页
            2.1.3 酶提取第41页
        2.2 粗多糖理化性质分析第41-43页
            2.2.1 糖醛酸含量测定第41-42页
            2.2.2 蛋白含量测定第42页
            2.2.3 硫酸根含量测定第42-43页
            2.2.4 分子量测定第43页
        2.3 GAG 种类分析第43-44页
            2.3.1 组分鉴别第43页
            2.3.2 红外光谱分析第43页
            2.3.3 单糖组成分析第43-44页
                2.3.3.1 酸降解第43页
                2.3.3.2 高效薄层层析第43-44页
                2.3.3.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44页
        2.4 粗多糖的分离纯化第44-45页
            2.4.1 去蛋白第44页
            2.4.2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第44-45页
        2.5 纯化组分组成测定第45页
        2.6 纯化组分理化性质分析第45-46页
            2.6.1 糖醛酸含量测定第45页
            2.6.2 蛋白含量测定第45页
            2.6.3 硫酸根含量测定第45-46页
            2.6.4 分子量测定第46页
        2.7 纯化组分结构表征第46-47页
            2.7.1 单糖组成分析第46页
            2.7.2 二糖组成分析第46-47页
                2.7.2.1 硫酸软骨素酶降解第46页
                2.7.2.2 高效薄层层析分析第46-47页
                2.7.2.3 强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47页
            2.7.3 红外光谱分析第47页
            2.7.4 核磁共振碳谱第47页
        2.8 纯化组分紫外光谱分析第47页
        2.9 生物活性的评价第47-48页
            2.9.1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分析第47-48页
            2.9.2 抗凝活性分析第48页
            2.9.3 对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第48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74页
        3.1 粗多糖的提取第48-50页
            3.1.1 前处理第48-49页
            3.1.2 酶提工艺优化第49页
            3.1.3 酶提取第49-50页
        3.2 兔耳软骨粗多糖理化性质分析第50-52页
            3.2.1 糖醛酸含量测定第50页
            3.2.2 蛋白含量测定第50-51页
            3.2.3 硫酸根含量测定第51页
            3.2.4 分子量测定第51-52页
        3.3 GAG 种类推测第52-55页
            3.3.1 组分鉴别第52-53页
            3.3.2 红外光谱分析第53-54页
            3.3.3 单糖组成分析第54-55页
        3.4 粗多糖的分离纯化第55-57页
            3.4.1 去蛋白第55-56页
            3.4.2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第56-57页
        3.5 纯化组分组成测定第57-58页
        3.6 纯化组分理化性质分析第58-61页
            3.6.1 糖醛酸含量测定第58页
            3.6.2 蛋白含量测定第58-59页
            3.6.3 硫酸根含量测定第59-60页
            3.6.4 分子量测定第60-61页
        3.7 纯化组分结构表征第61-68页
            3.7.1 单糖组成分析第61页
            3.7.2 二糖组成分析第61-64页
                3.7.2.1 高效薄层层析分析第61-62页
                3.7.2.2 强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62-64页
            3.7.3 红外光谱分析第64-65页
            3.7.4 核磁共振碳谱第65-68页
        3.8 纯化组分紫外光谱分析第68-69页
        3.9 生物活性的评价第69-74页
            3.9.1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分析第69页
            3.9.2 抗凝活性分析第69-71页
            3.9.3 对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第71-74页
    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三章 伊拉兔耳硫酸皮肤素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评价61第75-93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5页
    2 实验方法第75-77页
        2.1 粗多糖的提取第75页
        2.2 粗多糖理化性质分析第75页
        2.3 GAG 种类推测第75-76页
            2.3.1 组分鉴别第75页
            2.3.2 单糖组成分析第75-76页
        2.4 粗多糖的分离纯化第76页
        2.5 纯化组分组成测定第76页
        2.6 纯化组分理化性质分析第76页
        2.7 纯化组分结构表征第76页
            2.7.1 二糖组成分析第76页
            2.7.2 红外光谱分析第76页
            2.7.3 核磁共振氢谱第76页
        2.8 生物活性的评价第76-77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91页
        3.1 粗多糖的提取第77页
        3.2 粗多糖理化性质分析第77-79页
        3.3 GAG 种类推测第79页
            3.3.1 组分鉴别第79页
            3.3.2 单糖组成分析第79页
        3.4 粗多糖的分离纯化第79-80页
        3.5 纯化组分组成测定第80-81页
        3.6 纯化组分理化性质分析第81-83页
        3.7 纯化组分结构表征第83-89页
            3.7.1 二糖组成分析第83-87页
            3.7.2 红外光谱分析第87页
            3.7.3 核磁共振氢谱第87-89页
        3.8 生物活性的评价第89-91页
            3.8.1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分析第89页
            3.8.2 体外抗凝活性分析第89-91页
            3.8.3 对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第91页
    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语第93-95页
创新点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O2-SiO2壳核型光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催化氧化NO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