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全IP物联网异构融合与移动管理性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插图索引第11-13页
附表索引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第15-17页
    1.4 课题选题的意义第17页
    1.5 本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移动性管理理论基础第19-26页
    2.1 移动性管理技术第19-20页
        2.1.1 移动性管理概述第19页
        2.1.2 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第19-20页
    2.2 移动性管理协议参考模型第20-22页
        2.2.1 传送平面第20-21页
        2.2.2 控制平面第21页
        2.2.3 管理平面第21-22页
    2.3 分层移动性管理第22-25页
        2.3.1 链路层移动性管理第23页
        2.3.2 网络层移动性管理第23-24页
        2.3.3 传输层移动性管理第24页
        2.3.4 应用层移动性管理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全 IP 物联网构建第26-33页
    3.1 物联网概述第26-27页
        3.1.1 物联网基本定义第26页
        3.1.2 物联网基本特征第26-27页
    3.2 物联网与互联网、泛在网及传感网的关系第27-29页
        3.2.1 物联网与传感网的关系第27页
        3.2.2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第27-28页
        3.2.3 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关系第28-29页
    3.3 物联网的全 IP 化第29-32页
        3.3.1 全 IP 化第29-30页
        3.3.2 统一的全 IP 网络结构第30-31页
        3.3.3 全 IP 化的演进第31页
        3.3.4 全 IP 物联网的构建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基于功能维度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比较分析第33-40页
    4.1 基于功能维度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划分第33-34页
    4.2 基于 USN 物联网五层体系结构模型第34-36页
    4.3 基于 M2M 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模型第36-38页
    4.4 两种体系结构模型的比较分析第38-39页
    4.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物联网异构网络融合方案设计与实现第40-49页
    5.1 物联网网络层第40-41页
        5.1.1 物联网网络层界定第40页
        5.1.2 物联网支撑网络群第40-41页
    5.2 物联网异构接入技术的性能分析第41-44页
        5.2.1 LAN 接入第41-42页
        5.2.2 IEEE 802.15.4 标准第42页
        5.2.3 IEEE 802.11 标准第42-43页
        5.2.4 IEEE 802.16 标准第43页
        5.2.5 IEEE 802.20 标准第43-44页
    5.3 物联网异构融合方案第44-46页
        5.3.1 物联网架构融合的提出第44页
        5.3.2 物联网接入网融合方案分析第44-46页
    5.4 物联网多接入环境下网络融合的实现第46-48页
        5.4.1 多接入适配接口的设计第46页
        5.4.2 多接口同时传输的实现第46-47页
        5.4.3 多接入网络的无缝移动方案分析第47-48页
    5.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基于 MPLS 的移动 IP 移动性管理技术改进与分析第49-69页
    6.1 移动 IP第49-53页
        6.1.1 移动 IP 工作机制第49-50页
        6.1.2 异构网的位置管理第50-51页
        6.1.3 异构网的切换管理第51-53页
    6.2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第53-56页
        6.2.1 MPLS 工作原理第54-55页
        6.2.2 MPLS 工作过程第55-56页
    6.3 移动 IP 与 MPLS 结合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第56-61页
        6.3.1 移动 IP 与 MPLS 结合技术与特点第56页
        6.3.2 MPLS 架构下移动 IPv6 的基本原理第56-57页
        6.3.3 MPLS 支持 HMIPv6 的网络结构第57-58页
        6.3.4 基于 MPLS 的 HMIPv6 改进方案第58-61页
    6.4 移动 IP 与 MPLS 结合仿真与分析第61-68页
        6.4.1 仿真模块简介第61-64页
        6.4.2 仿真场景与实现第64-66页
        6.4.3 仿真结果分析第66-68页
    6.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69-70页
    7.1 全文总结第69页
    7.2 工作展望与下一步研究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成果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说话人识别中改进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D2D系统模式切换和功率分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