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19页 |
1.1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12页 |
1.1.1 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1.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页 |
2.1 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12-14页 |
2.1.1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2-13页 |
2.1.2 现代医学对中风偏瘫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3页 |
2.1.3 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 | 第13-14页 |
3.1 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 | 第14-17页 |
3.1.1 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 | 第14页 |
3.1.2 中风的不同针灸治疗方法 | 第14-17页 |
4.1 巨刺法在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运用 | 第17-19页 |
4.1.1 针刺键侧的巨刺方法 | 第17页 |
4.1.2 健患侧交替运用的巨刺方法 | 第17-18页 |
4.1.3 健患侧同时针刺的巨刺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19-20页 |
1.1.1 病例来源 | 第19页 |
1.1.2 诊断标准 | 第19页 |
1.1.3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1.1.4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1.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9页 |
1.1.6 终止试验标准 | 第19-20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1.1 分组方法 | 第20页 |
2.1.2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2.1.3 疗效评定标准指标及方法 | 第21-22页 |
2.1.4 统计学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3-28页 |
1.1 一般资料观察 | 第23页 |
2.1 临床结果观察及分析 | 第23-28页 |
2.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观察指标组间比较 | 第23页 |
2.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恢复阶段比较 | 第23-24页 |
2.1.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 第24-26页 |
2.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8-33页 |
1.1 祖国医学对巨刺法的认识 | 第28页 |
1.1.1 巨刺法的定义及源流 | 第28页 |
1.1.2 巨刺与缪刺的异同 | 第28页 |
2.1 巨刺法治疗中风的机理 | 第28-30页 |
2.1.1 中医学的经络理论方面 | 第28-29页 |
2.1.2 现代的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理论方面 | 第29页 |
2.1.3 现代康复理论方面 | 第29-30页 |
3.1 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优势 | 第30页 |
4.1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4.1.1 穴位选择依据 | 第30-31页 |
4.1.2 观察量表的选择 | 第31页 |
4.1.3 治疗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5.1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