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 ·蒙脱土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16页 |
| ·晶格置换 | 第16页 |
| ·膨胀性 | 第16页 |
| ·离子交换性 | 第16页 |
| ·蒙脱土的改性、表征与应用 | 第16-22页 |
| ·酸化改性 | 第17页 |
| ·有机改性 | 第17-18页 |
| ·柱撑改性 | 第18-20页 |
| ·复合型改性 | 第20-22页 |
| ·TiO_2柱撑粘土(Ti-PILCs) | 第22-26页 |
| ·TiO_2及TiO_2改性 | 第22-23页 |
| ·Ti-PILCs的制备 | 第23-24页 |
| ·Ti-PILCs的应用 | 第24-26页 |
| ·FCC汽油脱硫工艺技术 | 第26-32页 |
| ·加氢脱硫 | 第26-27页 |
| ·非加氢脱硫 | 第27页 |
| ·光催化氧化脱硫 | 第27-28页 |
| ·吸附脱硫 | 第28-3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第2章 Ti-柱撑蒙脱土的制备、表征与脱硫性能研究 | 第33-49页 |
| ·前言 | 第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33页 |
| ·Ti-柱撑蒙脱土的制备 | 第33-34页 |
| ·FCC汽油脱硫实验 | 第34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 ·TiO_2溶胶中水用量的影响 | 第35-39页 |
| ·TiO_2溶胶与Na-MMT比例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41-45页 |
| ·Ti-柱撑蒙脱土的形成机理 | 第45-46页 |
| ·Ti-柱撑蒙脱土的脱硫研究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3章 Si-Ti柱撑蒙脱土的制备、表征与脱硫性能研究 | 第49-69页 |
| ·前言 | 第49-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50页 |
| ·Si-Ti柱撑蒙脱土的制备 | 第50-51页 |
| ·脱硫实验 | 第51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7页 |
| ·Si-Ti柱撑蒙脱土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52页 |
| ·柱化剂中硅钛配比的影响 | 第52-60页 |
| ·柱化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60-63页 |
| ·样品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第63-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4章 Ce改性Ti-柱撑蒙脱土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9-83页 |
| ·前言 | 第69页 |
|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69页 |
| ·Ti-柱撑蒙脱土的制备 | 第69-70页 |
| ·Ce掺杂Ti-柱撑蒙脱土的制备 | 第70-71页 |
| ·TiO_2和Ce掺杂TiO_2的制备 | 第71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71页 |
| ·光催化实验 | 第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1页 |
| ·X射线衍射 | 第71-72页 |
| ·N_2吸附/脱附 | 第72-75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75-77页 |
|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77-78页 |
| ·焙烧温度对Ce-Ti柱撑蒙脱土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8-80页 |
| ·Ce的含量对Ce-Ti柱撑蒙脱土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5章 交联改性蒙脱土的结构模型研究 | 第83-88页 |
| ·前言 | 第83页 |
| ·实验部分 | 第83-85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83-84页 |
| ·有机交联蒙脱土的制备 | 第84页 |
| ·Zr-柱撑蒙脱土的制备 | 第84页 |
| ·Si-Ce柱撑蒙脱土的制备 | 第84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4-8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6章 改性蒙脱土吸附噻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第88-107页 |
| ·前言 | 第88页 |
| ·基本原理 | 第88-92页 |
| ·实验部分 | 第92-94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92-93页 |
| ·Si-Ce柱撑蒙脱土的制备 | 第93页 |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插层蒙脱土的制备 | 第93页 |
| ·脱硫实验 | 第93-94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9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6页 |
| ·吸附剂的表征 | 第94-97页 |
| ·噻吩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97页 |
| ·噻吩吸附等温线 | 第97-102页 |
| ·吸附动力学性质 | 第102-104页 |
| ·吸附热力学性质 | 第104-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第7章 含钛杂原子蒙脱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7-120页 |
| ·前言 | 第107-108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8-109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108页 |
| ·含钛杂原子蒙脱土的制备 | 第108-109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10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8页 |
| ·X荧光光谱 | 第109-110页 |
|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110-114页 |
| ·N_2吸附/脱附 | 第114-116页 |
| ·X射线衍射 | 第116-117页 |
| ·热重差热 | 第117-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 ·结论 | 第120-121页 |
| ·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 ·展望 | 第122-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8页 |
| 致谢 | 第138-139页 |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