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引言 | 第11-20页 |
1.1 稳定性碳同位素 | 第11-12页 |
1.2 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 第12页 |
1.3 稳定碳性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 C_3与C_4光合类型的区别 | 第13-15页 |
1.5 植物自养呼吸释放CO_2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 | 第15页 |
1.6 干旱对植物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 | 第15-16页 |
1.7 国内外的研究近况 | 第16-18页 |
1.8 本实验研究重点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8-19页 |
1.9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2.1 研究地点概况 | 第20-21页 |
2.2 植物呼吸释放CO_2碳同位素组的功能性差异 | 第21-23页 |
2.2.1 叶片夜晚呼吸释放CO_2样品收集 | 第21-22页 |
2.2.2 叶片样品的采集 | 第22页 |
2.2.3 叶片CO_2交换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植物比叶重的测量 | 第22-23页 |
2.3 植物呼吸释放CO_2碳同位素日变化对水分条件的响应 | 第23页 |
2.3.1 研究物种和水分处理 | 第23页 |
2.3.2 叶片与根呼吸释放CO_2样本采集 | 第23页 |
2.4 呼吸底物的提取与分析 | 第23-25页 |
2.4.1 植物叶片和根的冻干处理及研磨 | 第23页 |
2.4.2 脂肪和淀粉的提取 | 第23-24页 |
2.4.3 糖类的提取与分离 | 第24页 |
2.4.4 稳定性碳同位素的测量 | 第24-25页 |
2.5 利用模型计算叶片光合产物碳同位素值 | 第25页 |
2.6 统计方法 | 第25-27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3.1 植物呼吸释放CO_2碳同位素组成的功能群差异 | 第27-34页 |
3.1.1 不同功能群叶片气体交换速率对比 | 第27-29页 |
3.1.2 不同光合类型植物比叶重(SLW)差异 | 第29-31页 |
3.1.3 日差异和光合产物积累的关系 | 第31-32页 |
3.1.4 叶片呼吸释放CO_2的δ~(13)C与底物之间的关系 | 第32-34页 |
3.2 植物呼吸释放CO_2碳同位素日变化对水分条件的响应 | 第34-43页 |
3.2.1 不同功能群叶片气体交换速率在干旱处理条件下变化趋势 | 第34-35页 |
3.2.2 气孔导度和干旱处理的关系 | 第35页 |
3.2.3 光合判别值在干旱处理下的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3.2.4 日光合积累产物同位素比值 | 第36-38页 |
3.2.5 干旱处理下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6 干旱处理下根呼吸释放CO_2的δ~(13)C与底物之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3.2.7 干旱处理下叶片呼吸释放CO_2的δ~(13)C与底物之间的关系 | 第40-43页 |
4、讨论 | 第43-47页 |
4.1 松嫩草地不同光合类型植物δ~(13)C_R变化机制 | 第43页 |
4.2 碳同位素的光合判别和呼吸底物同位素组成 | 第43-44页 |
4.3 干旱处理对不同光合类型植物δ~(13)C_R的影响 | 第44页 |
4.4 干旱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4.5 干旱对植物光合判别值的影响 | 第45页 |
4.6 干旱处理下呼吸底物与呼吸释放CO_2的关系 | 第45-47页 |
5、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