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4-28页 |
1.1 植物萜类物质的重要作用 | 第14-15页 |
1.2 植物萜类物质的合成途径 | 第15-19页 |
1.2.1 IPP和DMAPP的合成 | 第15-17页 |
1.2.2 异戊烯基焦磷酸前体的合成 | 第17-18页 |
1.2.3 萜类物质的形成 | 第18-19页 |
1.3 萜类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定位研究 | 第19-22页 |
1.3.1 植物萜类合酶的定位研究 | 第20页 |
1.3.2 植物萜类合成调控研究 | 第20-22页 |
1.4 萜类代谢工程 | 第22-24页 |
1.5 α-法尼烯及α-法尼烯合酶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6 AFS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 第25-26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2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8-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28页 |
2.1.3 酶及生化试剂 | 第28页 |
2.1.4 PCR引物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44页 |
2.2.1 总RNA提取 | 第29-30页 |
2.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3 CTAB微量法提取植物叶片基因组DNA | 第31页 |
2.2.4 溶菌酶法提取酵母基因组 | 第31页 |
2.2.5 基因的克隆 | 第31-35页 |
2.2.5.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5.2 转化及克隆筛选、测序 | 第33页 |
2.2.5.3 碱法小量提取质粒DNA | 第33-34页 |
2.2.5.4 酶切、回收 | 第34页 |
2.2.5.5 GFP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2.2.6 pBI121+Ru+Mit-GFP重组蛋白细胞定位 | 第35页 |
2.2.7 pBI121+Ru+Pla-GFP重组蛋白细胞定位 | 第35-36页 |
2.2.8 原生质体制备 | 第36-37页 |
2.2.9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2.2.9.1 质粒pMD18-T+Ru和pBI121表达载体的酶切 | 第37-38页 |
2.2.9.2 根癌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8页 |
2.2.9.3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38页 |
2.2.10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 | 第38-39页 |
2.2.10.1 农杆菌的培养 | 第38页 |
2.2.10.2 烟草转化、培养和植株再生 | 第38-39页 |
2.2.11 转基因烟草植株的鉴定 | 第39-41页 |
2.2.12 不同时期异戊二烯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 第41页 |
2.2.13 转基因烟草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2.2.14 转基因烟草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 第41-42页 |
2.2.15 转基因烟草昆虫取食率的统计 | 第42页 |
2.2.16 转基因烟草植株生理指标测定 | 第42-44页 |
2.2.16.1 烟草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42页 |
2.2.16.2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42-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62页 |
3.1 AFS、Rubisco启动子、叶绿体信号肽、线粒体转运肽基因的分离及分析 | 第44-46页 |
3.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3.2.1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页 |
3.2.2 GFP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3.3 定位肽和Rubiscco启动子Ru功能的验证 | 第47-48页 |
3.3.1 叶绿体信号肽功能的验证 | 第47页 |
3.3.2 线粒体转运肽功能的验证 | 第47-48页 |
3.3.3 Rubiscco启动子Ru功能的验证 | 第48页 |
3.4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 第48-50页 |
3.5 α-AFS在烟草不同部位超表达对NtHMGR2、NtFPS和NtDXS、NtDXR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0-52页 |
3.6 α-AFS在烟草不同部位超表达对烟草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7 转基因植株α-AFS表达的空间特异性 | 第53-54页 |
3.8 转基因烟草挥发物检测 | 第54-56页 |
3.9 α-AFS在烟草不同部位超表达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 第56-57页 |
3.10 转基因植株抗逆性检测 | 第57-62页 |
3.10.1 转基因植株抗高温胁迫的检测 | 第57-59页 |
3.10.2 转基因植株抗氧化能力检测 | 第59-61页 |
3.10.3 转基因植株抗干旱胁迫的检测 | 第61-62页 |
4 讨论 | 第62-65页 |
5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