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人物画中儿童图像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儿童题材图像概述及其时代背景 | 第13-19页 |
2.1 儿童题材图像的概述 | 第13-15页 |
2.1.1 概述 | 第13-15页 |
2.1.2 范畴 | 第15页 |
2.2 儿童题材绘画的时间背景 | 第15-19页 |
2.2.1 政治背景 | 第15-16页 |
2.2.2 经济背景 | 第16-17页 |
2.2.3 文化背景 | 第17页 |
2.2.4 思想背景 | 第17-19页 |
第3章 清代儿童题材绘画的种类 | 第19-27页 |
3.1 宫廷绘画 | 第19-22页 |
3.2 文人类绘画 | 第22-24页 |
3.3 民间绘画 | 第24-27页 |
3.3.1 纸绢画 | 第24-25页 |
3.3.2 娃娃画 | 第25-27页 |
第4章 清代人物画儿童图像的艺术特征 | 第27-33页 |
4.1 民俗性 | 第27页 |
4.2 程式性 | 第27-30页 |
4.2.1 儿童形象程式化特征 | 第28-29页 |
4.2.2 背景人物的程式性 | 第29页 |
4.2.3 构图程式性特征 | 第29-30页 |
4.3 多样性特征 | 第30-33页 |
4.3.1 儿童图像造型的变化 | 第30页 |
4.3.2 儿童图像行为的多样性 | 第30-31页 |
4.3.3 人物构成的变异 | 第31-33页 |
第5章 儿童题材图像语言与艺术风格分析 | 第33-43页 |
5.1 图像语言分析 | 第33-39页 |
5.1.1 构图 | 第33页 |
5.1.2 色彩 | 第33-34页 |
5.1.3 造型 | 第34页 |
5.1.4 题材 | 第34-39页 |
5.2 清代人物画儿童图像艺术风格分析 | 第39-43页 |
5.2.1 文人画的写意性 | 第39-40页 |
5.2.2 宫廷画的继承性 | 第40-41页 |
5.2.3 娃娃画的象征性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