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1非晶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及剪切带演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金属玻璃的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1.3 大块金属玻璃的制备工艺 | 第11-12页 |
1.4 金属玻璃的变形机制 | 第12-14页 |
1.4.1 剪切带的形成机理 | 第12-14页 |
1.4.2 剪切带的演化过程 | 第14页 |
1.5 金属玻璃的性能和应用 | 第14-15页 |
1.6 高压扭转 | 第15-16页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2.1 材料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2.1.1 配料 | 第18页 |
2.1.2 熔炼吸铸 | 第18-19页 |
2.1.3 样品加工 | 第19页 |
2.2 高压扭转实验 | 第19-20页 |
2.3 材料微观组织的分析 | 第20-21页 |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0页 |
2.3.2 热物性分析 | 第20-21页 |
2.3.3 SEM 观察 | 第21页 |
2.3.4 TEM 和 HRTEM 观察 | 第21页 |
2.4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2.4.1 硬度测试 | 第21页 |
2.4.2 纳米压痕测试 | 第21-22页 |
2.5 密度测量 | 第22-24页 |
第3章 高压扭转对金属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24-50页 |
3.1 高压扭转对非晶结构的影响 | 第24-30页 |
3.1.1 XRD 分析 | 第24-25页 |
3.1.2 DSC 热物性分析 | 第25-29页 |
3.1.3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9-30页 |
3.2 硬度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3.3 纳米压痕测试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3.4 密度测试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3.5 SEM 观察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3.6 不同的高径比对非晶变形的影响 | 第43-48页 |
3.6.1 单轴压缩变形 | 第43-45页 |
3.6.2 高压扭转变形 | 第45-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