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序言 | 第12-13页 |
一、第三人诉讼制度概述 | 第13-17页 |
(一) 第三人诉讼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3-15页 |
(二) 第三人诉讼制度的价值 | 第15-17页 |
二、国外民事诉讼制度中的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立法例考察 | 第17-28页 |
(一) 美国第三人诉讼制度 | 第17-20页 |
1、美国的第三人诉讼制度类型 | 第17-18页 |
2、美国第三人诉讼制度的成因 | 第18-20页 |
(二) 德、日第三人诉讼制度 | 第20-24页 |
1、德、日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类型 | 第20-22页 |
2、德、日第三人诉讼制度的成因 | 第22-24页 |
(三) 法国第三人诉讼制度 | 第24-28页 |
1、法国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类型 | 第24-25页 |
2、法国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 第25-28页 |
三、我国现行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现状探析 | 第28-45页 |
(一) 实务问题研究 | 第28-37页 |
1、案例分析 | 第28-31页 |
2、新型第三人问题 | 第31-35页 |
3、依职权追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问题 | 第35-37页 |
(二) 理论分析 | 第37-45页 |
1、现行第三人诉讼制度中的职权主义特色 | 第37-38页 |
2、现行第三人制度设计中的矛盾 | 第38-42页 |
3、现行第三人诉讼制度扩大了法院的自由裁量权 | 第42-45页 |
四、完善我国第三人诉讼制度的建议 | 第45-51页 |
(一) 肯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的程序价值 | 第45-46页 |
(二) 赋予第三人程序选择权 | 第46-47页 |
(三) 建立第三人主体资格异议制度 | 第47页 |
(四) 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 第47-48页 |
(五) 增设本诉当事人告知利害关系人的规定 | 第48-49页 |
(六) 完善判决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规则 | 第49页 |
(七) 增加诈害防止诉讼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