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紫花苜蓿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1.1 紫花苜蓿的应用 | 第10-12页 |
1.1.2 苜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2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1.2.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第12-14页 |
1.2.2 紫花苜蓿植株再生途径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影响紫花苜蓿 NFF2 再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 第15-21页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4页 |
2 紫花苜蓿 NFF2 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4-42页 |
2.1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种子的消毒 | 第26页 |
2.3.2 实验田外植体的选择及预处理 | 第26-27页 |
2.3.3 胚性愈伤的诱导和胚状体的产生 | 第27-28页 |
2.3.4 胚状体分化形成完整植株 | 第28-29页 |
2.3.5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页 |
2.3.6 评价指标 | 第29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42页 |
2.4.1 不同消毒方法对种子和外植体的影响 | 第29-32页 |
2.4.2 不同部位的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3 不同叶龄无菌苗的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2.4.4 暗培养处理对无菌苗叶片和叶柄诱导愈伤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5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 第35-37页 |
2.4.6 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过程的形态分析 | 第37-38页 |
2.4.7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的选择及不同诱导吋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8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选择 | 第39-40页 |
2.4.9 紫花苜蓿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40-4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