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7-10页 |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7页 |
1.1.1 选题的缘起 | 第7页 |
1.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明清贵州书画艺术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3 研究说明 | 第9-1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第二章 明清贵州书画艺术发展背景 | 第10-21页 |
2.1 书画艺术的传承 | 第10-12页 |
2.1.1 家学渊源——家族关系网内的名师指导 | 第10-11页 |
2.1.2 同心同行——书法文化,古韵天成 | 第11-12页 |
2.2 教育与书画艺术 | 第12-16页 |
2.2.1 科举之学——“馆阁体书法”的兴盛 | 第13-14页 |
2.2.2 儒学诠释的平民化——私学与书画的传承 | 第14-15页 |
2.2.3 “多元一体”——民族教育与书画教育 | 第15-16页 |
2.3 精英阶层人物对书画艺术的推动 | 第16-19页 |
2.3.1 “向学之气见长”——地方官员与书画 | 第16-17页 |
2.3.2 书画艺术的激扬——客籍文人的推动 | 第17-19页 |
2.4 移民文化在书画艺术中的标本意义 | 第19-21页 |
2.4.1 包容性与积淀性对书画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明清贵州书画艺术的特点 | 第21-32页 |
3.1 中国书画的艺术精神 | 第21-24页 |
3.1.1 “书画本来同” | 第21-22页 |
3.1.2 贵州书画的开放性 | 第22-24页 |
3.2 浓郁的地域特色 | 第24-27页 |
3.2.1 黔中盛景,书画居首 | 第24-25页 |
3.2.2 苗语入书画 | 第25-27页 |
3.3 “墙内开花墙外红” | 第27-29页 |
3.3.1 成长于黔,成名于外 | 第27-29页 |
3.4 少数民族书画大放异彩 | 第29-32页 |
3.4.1 时代新风的开启——书画人才增多 | 第29-30页 |
3.4.2 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水书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明清贵州书画艺术的影响 | 第32-39页 |
4.1 书画对贵州诗歌的影响 | 第32-35页 |
4.1.1 从“诗画”里走出来的文字——诗书画总相宜 | 第32-33页 |
4.1.2 画意入诗,诗情入画——贵州题画诗的发展 | 第33-35页 |
4.2 翰墨戏韵——书画与戏剧的共融性 | 第35-37页 |
4.2.1 书画艺术在地戏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4.2.2 花灯戏中的书画史影 | 第36-37页 |
4.3 明清书画在民国时期的影响——以姚华为例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页 |